正文

靈臺即靈山,佛自在心間(7)

給大忙人看的佛法書3 作者:吳正清


∷禪心小筑∷

只有超然外物,才能更清晰地認識人生本相。只有放飛自己的心靈,才能從成功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在前進中尋找不足。靜靜地思考未來的路,勇敢地超越自己吧。不必留戀眼前的輝煌,不讓些微的勝利纏住自己前進的步履,和昨天的勝利說聲再見,然后灑灑脫脫地繼續(xù)明天的征途。

該放手時就放手

有一首傳唱已久的歌中有這樣一句歌詞:“該出手時就出手。”在我們的思維習(xí)慣中,都喜歡“出手”去獲得眼前的利益,而很少有人懂得,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放手”——放下已經(jīng)到手的利益,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藏經(jīng)閣∷

有個叫梵志的人,他是婆羅門教的教徒。

這一天,他要趕到一個村落,為當(dāng)?shù)氐男磐脚e行一場祭祀。他日夜兼程不眠不休,一路急奔,生怕錯過了卜算選好的吉日良辰。

然而此時,天空突然間陰暗起來,霎時間豆大的雨滴落下來。沒辦法,梵志只好快速跑到一棵大樹下面避雨,心里打算天晴之后,再繼續(xù)上路。

漸漸地,雨小了下來,可是天色也已經(jīng)越來越暗,借著微弱的星光,沿著崎嶇陡峭的崖壁,梵志臨淵履冰地蜿蜒前進。在一處難走的路上,梵志突然腳下一滑,踩到一堆泥濘的爛泥堆,他的身體就像折了翅的鳥兒,迅速地向谷底墜去。聰明的梵志并沒有因此而絕望,他急中生智,張開雙臂向黑暗的夜空亂抓一通。就在梵志一陣忙亂的抓取后,他突然觸到了倒掛于巖石縫中的樹枝。梵志趕忙用胳臂順勢一勾,這樣一來,他整個人就像一只折翅的蜻蜓,懸掛在半山腰,上下不得。

此時,梵志心想:這下可糟了,這樣的地方這樣的黑夜,是不會有人來救我的了。只希望佛陀慈悲,以他的神通救護我這個異救徒吧。就在梵志轉(zhuǎn)動心念之時,突然聽到一陣安詳慈和的聲音說:“梵志!你真的祈望我能救你嗎?”

梵志暗喜:咦!那不正是佛陀的法音嗎?梵志仿佛聽到一線光明,扯開嗓子聲嘶力竭地向崖上大喊:

“慈悲的佛陀!我就知道您無剎不現(xiàn)身,求求您趕快救我上去吧!”

“要我救你并不難,但是你要依照我的話去做,我才救得了你?!狈鹜诱Z重心長地說。

“佛陀,我都到這個節(jié)骨眼上了,只要您能救我上去,我什么事都依照您的指示?!辫笾疽笄械卣埱?。

“好!那么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我好救你?!狈鹜悠届o地說。

梵志一聽佛陀要他放下賴以維系生命的樹根,仿佛霹靂擊頂,石破天驚地大嚷:

“這怎么能行呢?要是我放掉樹枝,不就跌入深谷了嗎?無論如何我也不能放下?!?/p>

“你不放下我怎么救你上來呢?”佛陀輕輕地鎖著眉頭。

∷浮世相∷ 該放手時就放手,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但卻包含了太多的人生哲理。

凡塵中的我們,都知道奮斗終生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和索取。然而,如果真想擁有一種健康和快樂的幸福人生,我們還要懂得放棄的道理。放棄,不是怯弱無能的原因所在,更不是悲觀絕望的結(jié)果使然;放棄,是人奮斗的另一個開始,更是生命境界的完全展現(xiàn)。

我們所說的放棄,是要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空想和無法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而不是放棄我們?yōu)槌删屠硐胨龀龅木薮蟮呐?;是要放棄那些沒有價值的追求和毫無意義的索取,而不是放棄我們應(yīng)該堅持的進取心和生命力;是要放棄那些名利追逐的妄想和驕奢淫逸的美夢,而不是放棄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無比向往和創(chuàng)造活力。

在漫漫人生旅途上,只有放棄那些空中閣樓般的幻想,我們才能做到腳踏實地;只有放棄那些難以滿足的物欲,我們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只有放棄那些徒勞無益的等待,我們才能避免虛度光陰;只有放棄那些不該堅持的錯誤,我們才能做到擁抱真理。

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biāo)和蘊涵的意義,放棄便成了能力的體現(xiàn),智慧的證據(jù),和一種該放手是就放手的豁達和大度。

放棄是一種策略,更是一門藝術(shù)。因為放棄的前提是一種獨具慧眼的觀察,更是一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的洞悉。只有當(dāng)我們完全了解了得與失的深刻道理,也懂得了生和死的全部意義,我們才可能真正地學(xué)會放棄,并在學(xué)會放棄的過程中成就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