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而,讀佛呢?你且聽我先說佛。
打開這本書前,在你的心里,佛是什么?是超度,是放生?是四諦,是六度?是弘法,是揚道?還是迥異于世俗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佛法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它的世界是不是充滿了無法逾越的圣人和經典?它的世界是不是由純美心靈構建的一個極樂天堂?它的世界是不是沒有庸俗的煩惱,沒有無病的呻吟,沒有無聊的爭斗,沒有丑陋的罪惡,也沒有愛恨與哀愁?那里面又是怎樣的無常與涅?它的世界所認可的人性,真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嗎?
佛,是一個靈物,只有一片心,與天地同化,卻并不是傳說中的不食人間煙火。實際上,諸多佛法,就在我們身邊,發(fā)生在生活的每一時、每一刻,還有每一個當下,不動聲色地傳遞著自己的禪機,讓我們去了悟生活的本性。佛,不講大道理,卻是大道理,不去作為,卻有大作為。凈化了我們的心靈,也圓滿了我們的人格。
佛在打破,打破了是是非非的綱常,打破了層層疊疊的絕對真理,也打破了種種夢幻泡影。它打破了一切,卻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如果我們能打破自我執(zhí)著,意識到個體和眾生是一體的,就能開放封閉的內心,接納一切人,并對一切事物生起慈悲之心。
佛在重建,重建了安頓心靈的秘訣,重建了傳道授業(yè)的藝術,也重建了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方。重建是一個過程,它也許像一轉念那么短暫,也許像無數(shù)量劫那么遙遠。重建過的靈魂,少一些世俗應酬,會多一些“青燈古佛”、“紅袖添香”的境界;少一些名利浮躁,多一些沉寂內省、恬淡自然的品格。
佛也在覺悟,覺悟著善惡與澄明,覺悟著人性與倫理,覺悟著慈悲和精進。覺悟就是回頭,從哪里回頭?從五欲六塵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從妄想無明回頭。這樣,才能回歸到本性,才能回歸到我們的自覺性,才能為我們帶來十方凈土。
而讀佛,使人智慧。
讀了佛,我們才驚覺世界是如此神奇又如此悠遠。
讀了佛,我們才驚覺佛典是如此奧妙又如此高深。
讀了佛,我們才驚覺佛法是如此清明又如此晶瑩。
佛的智慧,就是要我們關注、善待疲憊的心靈,停下匆遽的腳步,聆聽真實生命的聲音,從而使生命多一份從容與淡定。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追逐衣食、應對名利,而偏偏忽略了心靈,心靈恰恰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本心本性啊。
所以,讀讀佛吧,無論是留連于北國風光還是沉醉于南方佳景的大忙人,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如此不同,而你,也會變得更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