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子又小,太太略有點(diǎn)不舒服,就嚇的也睡不著了。我苦辭過幾回,太太不許,倒說我圖受用,不肯學(xué)習(xí)。那里知道我是捻著把汗兒呢。一句也不敢多說,一步也不敢妄行。你是知道的,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diǎn)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diǎn)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①。坐山看虎斗②,借刀殺人③,引風(fēng)吹火④,站干岸兒⑤,推倒了油瓶兒不扶⑥:都是全掛子的本事⑦。況且我又年輕,不壓人,怨不得不把我擱在眼里。更可笑那府里蓉兒媳婦死了,珍大哥再三在太太跟前跪著討情,只要請我?guī)退麕滋?。我再四推辭,太太做情應(yīng)了,只得從命。到底叫我鬧了個馬仰人翻⑧,更不成個體統(tǒng)。至今珍大哥還抱怨后悔呢。你明兒見了他,好歹賠釋賠釋⑨,就說我年輕,原沒見過世面,誰叫大爺錯委了他呢?”
說著,只聽外間有人說話,鳳姐便問:“是誰?”平兒進(jìn)來回道:“姨太太打發(fā)香菱妹子來問我一句話,我已經(jīng)說了,打發(fā)他回去了。”賈璉笑道:“正是呢。我才見姨媽去,和一個年輕的小媳婦子剛走了個對臉兒,長得好齊整模樣兒。我想咱們家沒這個人哪!說話時問姨媽,才知道是打官司的那小丫頭子,叫什么香菱的,竟給薛大傻子作了屋里人⑩。開了臉,越發(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桑罵槐——俗語。意謂指著桑樹,卻罵槐樹。比喻拐彎抹角罵人。
②坐山看虎斗——即“坐山觀虎斗”。典出《史記·張儀列傳》:卞莊子遇到兩只老虎,欲殺之,一人勸道:“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北迩f子從其言,果獲二虎。后即以比喻看著別人爭斗,伺機(jī)從中取利。
③借刀殺人——語本兩個歷史故事:其一見于《戰(zhàn)國策·東周策》:東周與西周屢交戰(zhàn),昌他從西周逃到東周,把西周的秘密泄漏給東周。東周人大喜,西周人大怒。西周大臣馮且對君王說:“臣能殺之?!本踅o了馮且三十斤黃金去辦。馮且便派人帶著黃金和一封信送給昌他,信中說:“事可成,趕快辦;不可成,快回來。若遲延事泄,性命難保?!瘪T且又派人送給東周某官一封信,信中說:“今晚有奸人潛入。”某官預(yù)作準(zhǔn)備,抓獲了昌他,搜出了馮且給他的信,東周君認(rèn)定昌他是西周的奸細(xì),將其殺死。其二見于《后漢書·禰衡傳》:禰衡“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屢次辱罵曹操。“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遂送彌衡至荊州,欲借劉表之手殺之。禰衡至荊州,“復(fù)侮慢于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黃祖設(shè)宴款待,禰衡出言不遜,肆意大罵,黃祖大怒,將其殺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即寫此事。后世遂以“借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他人之手害人。
④引風(fēng)吹火——義同“煽風(fēng)點(diǎn)火”。比喻慫恿別人挑起事端。
⑤站干岸兒——義同“隔岸觀火”。語或本五代·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dāng)軒青嶂冷如冰?!痹负訉Π兜娜苏裏峄鸪斓孛β?,而河這邊卻冷冷清清。引申為站在河岸上觀看對岸著火而不去救火。比喻事不關(guān)己,袖手旁觀。
⑥推倒了油瓶兒不扶——義近“見死不救”。比喻看著別人倒霉而無動于衷,甚至幸災(zāi)樂禍。
⑦全掛子——全套,全部。
⑧馬仰人翻——語出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一四回:“哪吒力大無窮,三五合把李靖殺的馬仰人翻,力盡筋輸,汗流脊背。”原指騎馬交戰(zhàn),一方被打得人馬仰翻在地。形容大敗虧輸,狼狽不堪。引申以比喻十分混亂或忙亂。
⑨賠釋——賠禮道歉,并予解釋。
⑩屋里人——方言。指妻妾。因舊時婦女只管家務(wù),不可拋頭露面,故稱。
開臉——舊俗女子出嫁時用線絞干凈臉上的汗毛,修齊眉毛,以示女兒生活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