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被什么說服?:讀《諫逐客書》(1)

找一個解釋:我們這樣讀古文 作者:凌性杰


我們會被什么說服?這其實取決于:我們究竟要面對怎樣的世界?

黃寶蓮在《無國境世代》中的描述令人擔(dān)憂:“資本主義 消費促進生產(chǎn) 的邏輯,唯利是圖的終極目的,促使人們被消費習(xí)慣物化,同時制造過量的垃圾,經(jīng)濟主義體制雖然防范了饑餓、疾病與死亡,但無節(jié)制的擴張,違反自然生態(tài),造成后患與禍害 ”“而國與國之間的敵視、防備與恐懼使核武繼續(xù)威脅人類生存,SARS、禽流感,一發(fā)生便跨國跨洲傳遍全世界 ”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我們與天爭也與人爭。國與國之間,在軍力上爭勝,也要較量政治經(jīng)濟實力。

還是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種種競爭景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非常明顯。人才跨越國界,貢獻心力,為接納自己的國家謀求富與強。所以無論是哪一個謀士,要想成功地說服國君采納己見,都要先設(shè)身處地營造“為你好”的論述。這樣的論述出于功利,最終卻都是要成就自己。兩全其美固然最好,至少要“隨人顧性命”,保住自己為先。而究竟是否“為你好”,則是另外一件事了。

這讓人不禁想起少年李斯,汲汲追求利祿的模樣。他曾看見廁所中的老鼠吃穢物,終日惶恐,而米倉中的老鼠則無憂無慮地享受谷物。他因而感慨,一個人的前途全系乎自己的規(guī)劃安排。于是這少年,一步一步憑靠著自己的實力走向權(quán)力的核心。

他從荀子學(xué)帝王之術(shù),以合世用。學(xué)成后入秦。(為什么是秦?這當(dāng)然又是一項明智的選擇。)先得到呂不韋的賞識被任命為郎官,再以兼并天下之策說秦王政,地位不斷攀升?!班崌录笔撬谇氐牡谝淮握挝C。戰(zhàn)國末年,秦以強大軍事力量并吞諸侯,造成鄰近國家的恐慌。韓王于是使出疲秦之計,意欲使秦國大興土木水利工程,如此則無暇無力東侵于韓。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水工鄭國奉命入秦,說服秦王進行引涇水入洛水的大工程。此計被發(fā)覺后,秦王下令逐客,將殺鄭國。這逐客令使得秦國客卿人人自危,大概都想連夜卷鋪蓋走人算了。雖說后來鄭國進言修筑水渠乃秦萬世之利,十余年后關(guān)中地區(qū)因水利灌溉成為沃野,然而當(dāng)下情況卻是危急的。李斯亦在被逐之列,或許心中隱然有著不甘,《諫逐客書》便由此而來。

文章中,李斯劈頭便說逐客之過,接著條分縷析秦國富強的歷史因緣,前代四位國君能夠成就帝業(yè),皆因客卿之功。再從異國器用、女色為秦王所鐘愛的事實立論,凸顯排斥異國人才的謬誤。最后才點出關(guān)鍵:“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币試畯娙醢参W鹘Y(jié),當(dāng)然是功利中的功利。這話聽在秦王耳里,可以立即奏效。

后來李斯位極人臣,為大一統(tǒng)的王國奠定規(guī)模制度,不可不說是眼光深遠、手腕高明。或許身在最高層,才最要害怕浮云遮眼。聰明如李斯者,終被趙高說服,在權(quán)力斗爭中昏了頭。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于巡行途中病逝。李斯秘不發(fā)喪,趙高則扣留始皇給長子扶蘇的詔書,欲立二子胡亥。李斯起初不同意趙高的做法,后來他是這樣被說服的:“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松、喬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面對亂局,他也被“自處”給說服了。利害交關(guān)之際,求福辭禍、趨吉避兇是人之常情。以自私觀點說服秦王的李斯,因為想維系自利而被趙高說服了。殊不知禍福難測,當(dāng)趙高擅政,李斯的死期不遠矣。李斯被誣陷謀反,罪名成立,處腰斬,殺三族。在死亡面前,李斯對兒子說想要牽黃犬一起出東門獵狡兔,卻是再也不能夠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