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節(jié):仇樹(1)

簡媜記錄臺北郊區(qū)的生活情趣:夢游書 作者:簡媜


仇樹

人應(yīng)該與大自然的繁花草樹為友,但更多的人拿它們當仇敵,恨一棵大樹,如恨一個橫刀奪愛的人。

我這么想,或許有人認為過于耽溺在無所謂的瑣務(wù)里;天下事雜亂如麻,比樹更值得擔憂的多得是,何必大鍋大灶炒豆芽。我雖然部分贊同,總覺得心里不舒坦,如果,人連樹都容不下了,連一只鳥雀都不給活,嘴巴上談的愛,未免自私點了吧!

事情從那片約一畝闊的草地說起,很明顯是舊農(nóng)舍夷平后,尚未建筑高樓大廈而滋生的雜草平坡,盡頭連著一脈矮山,雖然不夠雄壯,自有它歷史性的蒼翠。草地年輕,綠得很天真,山巒老邁,綠得圓熟。它們很謙虛地與藍天白云共同分配空間,形成我眼中的三層起伏。每回經(jīng)過這里,總要望一

望,汲取非人文的景致。我豈不知這樣的一眼兩眼,既不增添什么也不遺失什么。我豈不知兩旁停放的重型機械與富麗堂皇的預(yù)售中心,正與草地中央的那棵大樹形成危險的三角關(guān)系。

那棵樹,比酷愛種植水泥樓房的我們更了解土地與天空的戀情。它用主干與枝脈架構(gòu)天與地,形成獨具風格的樹的思索:它繁殖葉片,數(shù)代同堂的葉子如一部綠的美術(shù)史;它順便提供免費住宿,收留流浪的雀鳥,苦命的蟬,或任何一只找不到地方哭泣的毛毛蟲。綠,是它的胸襟,不需要簽定什么租賃契約了,自然的律則使眾生安分地互相追逐以便尋求共生的和諧。它不斷抽長新枝椏,自行改建老舊的宅枝,它或許曾在某個寒冷的冬日,因著雀鳥的猝亡流下葉片眼淚;當然,也曾經(jīng)歡呼一窩乳燕的誕生,加演數(shù)場風與葉的奏鳴,這些在春日偶發(fā),又在秋夜冷寂的故事,其實,并不阻礙它在夏日結(jié)實。它不曾因為過度布施而減低產(chǎn)量,它是一棵龍眼樹。

我從不懷疑一棵果樹帶給人們的歡樂,哪怕早已習慣紙鈔與水果的數(shù)算。樹,有它自己的道理,人們采或不采,珍惜或糟蹋,都無礙于它像一個懂得布施的老人在路旁擺設(shè)流水席。最快樂的該是附近的孩子吧!他們成群攀打龍眼,或孤獨地在星空下仰望這棵大樹的情事,使童年有了支撐。為了孩子,樹是有備而來的。雖然昔年涎鼻涕的小童,今日可能摟抱他的幺孫在樹蔭下?lián)u擊撥浪鼓,或成為對面山崗的一冢,樹還是樹,諦聽晚風中逐漸消翳的撥浪鼓聲,以及某個吉日清晨的出殯嗩

吶人能夠多說什么呢?華麗的語匯無法妝點它的神采,苛刻的形容也無損于它的堅強。

忽然有一天,大樹倒下了,死于建筑商的命令,我遠遠看它的葉子由墨綠終于變成枯干的褐黃,這過程大約一個月,有時步行回家,看得詳細些,幾只麻雀飛飛停停而已!黃昏仍然來了,日子還是很平靜。沒有人欺負一棵樹吧,只是它生錯地方,像所有的樹一樣生錯時代。

我不放心的是,人為什么容不下一棵大樹?它罪大惡極嗎?它將擋住未來小區(qū)全部的光線?還是恐懼每年夏天龍眼綻花時居民將遭到蜂瘟?或者,墜落的龍眼粒將砸死樹蔭下嬉戲的兒童?是什么樣的變故使現(xiàn)代人拿自然當做仇敵?遺忘在人的美感經(jīng)驗里,最初的贊嘆與感動是自然教給我們的。為什么它拿人當做朋友,而人仇樹?

崇拜摩天大樓的人不難找出一千個理由解釋何以砍伐一棵大龍眼樹,如果人們完全無異議,我必須說這是現(xiàn)代人潛意識里的弒母之欲,自然的確是人的原生之母,叛逆之、凌辱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