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鐘磬宴與民間祭典

碗里江山 作者:二毛


在中國古代的酒席中,還有一些非常特別的儀式,例如春秋時代的“鐘磬宴”。

據(jù)東晉王嘉的《拾遺記》記載,春秋時宋景公篤信星相,每有星相師來到,就請他們吃鐘磬宴,并給他們封官,令其住在高樓上,日夜觀察星相,預報吉兇。這鐘磬宴異常奢華,其菜品有:桂花蒸野鴨、蜂蜜燉鵪鶉、紫鵲燒烏魚、蘭蘇炊米飯等。此外,所用食材還講究多多,就連宴席上飲用的井水都需要用潔白的絹帛過濾,以求清凈甘醇。

而且,在宴會開始之前,還得動用先秦大禮所用的誘食樂器鐘和磬——鐘磬宴由此而得名。

在民間,為了祈求平安吉祥,窯工每年都會舉行祭拜窯神的儀式。其做法具體為:在窯口擺上兩張八仙桌,貢一只整豬、一只整雞,擺上香案,掛上窯神像。這只整豬另外還有講究:豬頭上要留一撮毛,并將其編成小辮狀。

待一切準備好之后,大作工(工頭)率先磕頭,上第一炷香,窯主跟著磕頭上第二炷香,窯工接著一個個拜叩上香。然后,窯主邀請所有的窯工大吃一頓。注意,這頓飯只能吃豬頭而不能吃豬腳,因為豬頭寓意頭窯順利,窯火旺盛;而豬腳預示著炭頭多,斷磚多,甚至塌窯。

民間還有一種特別的宴席,就是蓋房上梁時舉辦的宴席。在江南地區(qū),蓋房上梁時,親戚們要挑著大米、糕團、茶、酒、肉等趕來慶賀。木匠則站在大梁上將糕點、粽子、大米等向四周拋灑,一邊拋一邊高喊:“拋梁拋仔糕,子子孫孫中閣老”。下邊的眾人就涌上去搶食拋下來的食物。

接著,就是吹嗩吶,放鞭炮,開宴。宴會后,主人還要向工匠贈送銀兩、雞蛋、蠟燭、衣物等——主人這么做是擔心工匠在房梁上作祟、搞鬼——傳統(tǒng)建筑上梁的時候都要畫上符咒,用來驅鬼祈福,如果得罪工匠,他們會在梁上畫壞的符咒,以至于危害這家人。

在西南地區(qū),上梁的時候人們會在梁柱上掛紅布、谷穗、銀毫、筆墨、筷子、日歷,分別象征吉利、豐收、富裕、文明、人丁興旺和永昌。工匠高舉糍粑,口念:“我放一個金銀替大寶”,然后將糍粑沿著紅布滑下,主人接住,接著念:“我要一個金銀替大寶”,跟著將糍粑放入懷中,念:“大旺大發(fā),魯班和主人一樣旺”。

最后,主人要酬謝工匠,禮物就是豬頭、火把和布匹。同時,還要在梁柱上貼對聯(lián),這叫做“暖梁”。

古代中國工商業(yè)號稱“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祖師爺和保護神:工匠行供奉魯班,命相家供奉鬼谷子,茶行供奉陸羽,皮貨行、成衣店、豬肉店供奉關羽,屠戶供奉張飛,藥鋪供奉孫思邈……

而且,每一行都會有特別的祭祀儀式,如祈福消災、開幫結社、處理糾紛、卜吉占兇、貿易往來等。每一行供奉諸神舉行祭禮,必然伴有吃喝宴請。這些供奉儀式,對各地民間吃喝禮例的形成、酒席規(guī)矩的影響非常深遠,有些則干脆由此演化而來。另外,由此還產生了很多特殊的食品,比如茶食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