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別跟政策要市場
本世紀初,硅谷有4家大陸留學生創(chuàng)辦的搞3G芯片的公司,最后只剩下展訊一家活著。因為誰也沒想到,只到今天,中國的3G還沒有大規(guī)模商用。
展訊能僥幸活下來,是因為它把80%的精力放在搞2G/2.5G上,只把20%放在3G上。
2003年,展訊內部討論未來集中開發(fā)哪種技術標準的時候,在WCDMA和TD-SCDMA之間搖擺,管理層爭論非常大。后來決定做TD,因為做TD好歹也是先行者,又是國家標準,花了很大血本。
結果,今天TD-SCDMA這個“阿斗”算是硬扶上馬了,可能不能成為產業(yè),迄今還是疑問。而展訊今年3季度巨虧3000多萬美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TD手機銷售遠不如預期造成的。
咱們國家的國情是,搞拆遷修馬路蓋房子是挺快的,要推進一個技術標準是很慢的。TD、MP4、數字電視、EVD、WAPI標準,不知拖死了多少小技術公司,現在又出了一個CMMB手機電視標準。
政策的市場常常是未來的市場。沒人知道蘋果何時落地,但肯定比你想象得要晚很多。聯發(fā)科的董事長蔡明介特別強調S曲線的概念(代表了一個產品從發(fā)展初始到最后消亡的曲線),即在市場將要走到接近要大幅成長的中間階段才切入,因為他認為誰在競爭中最先達到經濟規(guī)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聯發(fā)科從來沒有第一個進入市場,都是作為后來者的角色進入,用的是成熟技術,但進入后就能引發(fā)價格雪崩,將先發(fā)者擠出市場。
如果按照中央政府的規(guī)劃,當年的小靈通根本就不在標準考慮之列??芍灰袔浊f人用了,政府也不能說滅就滅了。今天,政府能取締“山寨機”嗎?不可能的。因為老百姓需要它。
第五,創(chuàng)業(yè)公司不要做產業(yè)報國夢
據說一拿了美國綠卡,才會有真正的愛國熱情。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潛意識的負疚感,特別想為祖國做點什么。
不過,真有大理想也埋在心里,也別急著說出來。一說出來,你就把自己給架著了。企業(yè)不是運動員,老想著怎么為國爭光,就忘記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了。
當然,運氣好的話,這些真真假假的理想能把政府領導給感動。但“漢芯”、“龍芯”、“中國芯”……,這么多“芯”里面有一個真正成大器的嗎?沒有。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企業(yè)拿這個來做整體營銷,包裝過度別人是被忽悠了,你自己也就只能一直包裝下去。
當年中星微做宣傳,聲稱攜手微軟、富士通,“世界首個智能機器人富士通Maron-1的視覺芯片采用中星微的星光三號”,真實的情況是富士通的機器人采用微軟的WinCE操作系統,微軟推薦其影像采集芯片采用中星微芯片,其實就是在“星光一號”基礎上進行了方案修改,為借助此事造勢就命名為“星光三號”,為了把戲做足,公司還派人在美國市場上買來一個玩具機器人,擺放在公司的榮譽展廳,對外宣傳這就是“富士通智能機器人Maron-1”,當然,新聞報道傳說中的各種功能,它一個也不具備。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談產業(yè)報國,上帝估計也笑了。
第六,忘掉硅谷式的“技術潔癖”
在中星微,從CEO、COO、CTO到每個事業(yè)部的總經理都是清一色的美國海歸,而且絕大多數是技術出身。據說中星微招人也喜歡要高高大大的,因為這里最提倡的集體運動是美式籃球,老總們都好這個?;蛟S正是這種“硅谷血統”,讓中星微變成了一家有“技術潔癖”的公司。
理想主義、精英文化、要做就做最先進的技術、建立一套標準,然后通吃整個產業(yè);模仿偷學是丟人的……如果放在硅谷,鄧中翰的這些想法實在再正常不過。
無論是從企業(yè)定位、技術研發(fā)、戰(zhàn)略制定和人才培養(yǎng),中星微都是按照硅谷模式和美國的趨勢來制定的。但恰恰是這些先進的東西讓這個擁有多達1400多項專利和眾多知名企業(yè)客戶的中星微電子陷入難以做大做強的尷尬境地。
硅谷是所有技術夢想家的天堂。我建議,真正想搞最先進技術的人還是應該留在硅谷。硅谷有成熟的技術市場,有真正識貨的客戶和VC,有足夠的技術應用空間。你就是完全不知道怎么賣產品,也可以把技術賣給思科、微軟、ORACLE這樣的大公司。
如果你是一個技術海歸,想回國創(chuàng)業(yè)??峙履愕孟肭宄?,這里需要的不是最先進的技術,而是最價廉物美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