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深入淵微”

云門宗史話 作者:馮學(xué)成


不論云門大師在睦州是三年或四年,陳尊宿待其“深入淵微”,火候已熟時,指示其“參承”雪峰,目的很明確。一是陳尊宿年已近百,來日無多,難以對云門大師進一步關(guān)照,加之陳尊宿又是一位不欲領(lǐng)徒嗣己的頭陀僧(自歸睦州居室,織蒲鞋以養(yǎng)母以來,再未曾住院領(lǐng)眾)。更重要的是,當(dāng)時雪峰門庭宏大,既已受朝廷賜號賜紫,又得地方實力人物王審之(五代時割據(jù)福建為閩王)的擁護,這樣的道場,有利于云門大師日后的發(fā)展。最主要的是,陳尊宿對雪峰義存的禪風(fēng)也是尊重的,當(dāng)時德山—雪峰的禪道傳遍天下,陳尊宿自然心中有數(shù)。要知道,云門大師在睦州的這幾年間,雪峰義存禪師因福建內(nèi)亂而受吳越僧俗之請,游歷于靈隱、天臺、阿育王等寺。對雪峰禪師的言行,陳尊宿應(yīng)是在暗中觀察,當(dāng)雪峰歸閩時,方指示云門大師往參,可以說是極為得體。以縝密無痕的雪峰禪道來磨礪初入門徑的云門大師,可以說是極佳的安排。

云門大師于唐昭宗乾寧元年(894)三十一歲(虛歲)之時,辭別了陳尊宿前往福建雪峰。此時雪峰義存禪師七十三歲,剛好游歷吳越歸來,并遷寺于雪峰陳洋塔院(新寺剛好建成),這就是后來著名的廣福禪院。云門大師一到雪峰,作略便與一般行腳參訪的禪僧大不一樣?!对崎T廣錄·游方遺錄》載:

師到雪峰莊,見一僧。師問:“上座今日上山去那?”僧云:“是?!睅熢疲骸凹囊粍t因緣問堂頭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別人語。”僧云:“得。”師云:“上座到山中,見和尚上堂,眾才集,便出,握腕立地,云:‘這老漢項上鐵枷何不脫卻!’”其僧一依師教。

雪峰見這僧與么道,便下座攔胸把住其僧云:“速道!速道!”僧無對。雪峰托開,云:“不是汝語?!鄙疲骸笆悄臣渍Z。”雪峰云:“侍者將繩棒來?!鄙疲骸安皇悄痴Z,是莊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來道。”雪峰云:“大眾,去莊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識來?!?

師次日上山,雪峰才見便云:“因什么得到與么地?”師乃低頭,從茲契合。

這段記錄與《雪峰語錄》和《五燈會元》相同,而《祖堂集》和《景德傳燈錄》皆略去不載。從這段公案中,可以看出云門大師非常的氣象和過人的膽魄。前來拜師,不親自上山禮拜而托人代語,已是不敬,而所代之語竟是“老漢項上鐵枷何不脫卻”,這是求學(xué)之語還是為師之語?考雪峰禪師門下眾多弟子,沒有一位敢在初次見面之時作如是之說(玄沙師備禪師在后來才有“臨機不讓師”的膽識)。而“握腕立地”,更是一副倨傲的模樣。雪峰是過來人,且身經(jīng)百戰(zhàn),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上前抓著那代話之僧,要他:“速道!速道!”那僧立即現(xiàn)出了原形,并在“繩棒”的威脅下供出了那位“浙中上座”。雪峰禪師不愧是當(dāng)時的第一宗師,從這曲折中立即知道來者是“五百人善知識”(當(dāng)時能聚眾五百的寺廟和禪師并不多見,可以說是極高的贊譽),并令寺中的僧眾前去迎接。這也是雪峰門下眾多弟子未獲之殊榮。

云門大師于次日,在眾多僧眾的簇?fù)硐律狭搜┓澹┓宥U師見他僅為三十歲的青年,心中自然歡喜,但卻不動聲色地問:“因什么得到與么地?”這話看似平淡,卻有陷虎之機,不知有多少禪者在這里敗下陣來。而云門大師卻不接話,也不答語,只是順從地低下了頭。在這里,一切語言都是多余的,一涉語言,極有可能被雪峰禪師亂棒打出。無語,則雪峰禪師無以窺其破綻;低頭,表示順從,巧妙地表達了拜師和親近之意。也就是這樣,云門大師和雪峰禪師“從茲契合”。這簡直是重演巖頭全豁禪師初參德山的那一幕:

(巖頭)后參德山和尚,執(zhí)坐具上法堂瞻視,德山曰:“作么!”師咄之。德山曰:“老僧過在什么處?”師曰:“兩重公案?!蹦讼聟⑻?。德山曰:“遮個阿師稍似個行腳人?!?

至來日上問訊,德山曰:“阇黎是昨日新到否?”曰:“是。”德山曰:“什么處學(xué)得遮個虛頭來?”師曰:“全豁終不自謾?!钡律皆唬骸八蟛坏霉仑?fù)老僧?!?

他日參師,入方丈門側(cè)身問:“是凡是圣?”德山喝,師禮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