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北斗里藏身

云門宗史話 作者:馮學(xué)成


再如“北斗里藏身”句,既“透得法身”,法身賅遍虛空,南斗也罷,北斗也罷,無處不可藏身。后來禪師多以此語提持,并成為宋代拈古頌古中的重要題材。如在南宋時編纂,元朝時增補(bǔ)的《禪宗頌古聯(lián)珠通集》中,有關(guān)“北斗里藏身”的偈頌竟多達(dá)三十一首,拈頌之人包括汾陽善昭、雪竇重顯、投子義青、浮山法遠(yuǎn)、黃龍慧南、白云守端(1025—1072)、真凈克文、五祖法演(1024—1104)等臨濟(jì)、云門、曹洞三宗內(nèi)的著名大師,所頌皆極為精彩。這里試舉三例,以供參考。

先看臨濟(jì)宗的汾陽善昭禪師(946—1023)所頌:

藏身北斗最分明,只為人多見不精。

巧妙妄陳心意解,卻如平地作深坑。

昏燈日晝何曾易,青竹黃花滿地生。

再看云門宗的雪竇重顯禪師所頌:

老倒云門泛鐵船,江南江北競頭看。

可憐無限垂鉤者,隨例茫茫失釣竿。

再看曹洞宗投子義青禪師(1033—1083)所頌:

南臺峰高北岳低,行人泣淚雨遲疑。

火星昨夜移牛斗,照見西瞿人不知。

三大宗師所頌各有情趣,并表達(dá)出了對云門大師“北斗里藏身”的領(lǐng)會。在《云門廣錄》的《對機(jī)》卷中,這樣的機(jī)語舉不勝舉。下面還是看后面的《室中語要》吧。

《室中語要》是云門大師借前代祖師的公案機(jī)語加以發(fā)揮,以啟示其門人的心扉,并助其打開開悟之門的一種方法,也就是后人所說的拈古。對此,云門大師自己事先有一段說明:

師示眾云:“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天下老和尚總在拄杖頭上,直饒會得倜儻分明,只在半途。若不放過,盡是野狐精。

師一日云:“古來老宿,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隨語識人。若是出草之談,即不與么;若與么,則有重話會語。不見仰山和尚問僧:‘近離甚處?’僧云:‘廬山。’仰山云:‘曾游五老峰么?’僧云:‘不曾游?!錾皆疲骸^黎不曾游山?!睅熢疲骸按苏Z皆為慈悲之故,故有落草之談。”

這一段說明有兩層含義,第一是“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天下老和尚總在拄杖頭上”,也就是說一切禪法、禪心、歷代祖師都在這里,都在各人當(dāng)機(jī)一念之中,原不用拈古例舉。同時云門大師怕人執(zhí)著,又旋立旋破,才說便掃:“直饒會得倜儻分明,只在半途。若不放過,盡是野狐精?!钡诙钦f明古德隨機(jī)接人,萬不可按圖索驥。隨機(jī)接人是“慈悲之故”,但也卻留下了“按圖索驥”這種“落草之談”給后人。故不可“隨語識人”,一見滿口佛語祖語,便以為他是行家里手。所以,“若是出草之談,則不與么;若與么,則有重話會語”?!奥洳荨本褪橇粝论E印和教條,“出草”就是不留跡印和教條,相當(dāng)于洞山大師的“鳥道玄路”。云門大師例舉仰山大師這則公案來說明,仰山大師對那位從廬山來的僧人的一番問話,深藏玄機(jī),原為接人的一期方便,但后來卻被一些禪師生硬地搬來運用。故云門大師說有“落草之談”。拈古當(dāng)善為提持,若生硬運用,就會成為“重話”——重鼻子的話和“會語”——并未見道,卻自以為會。下面看看云門大師拈古時,既凝重又灑脫,既幽默又明快的風(fēng)格:

舉玄沙(師備)示眾云:“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忽遇三種病人來,作么生接?患盲者,拈槌豎拂他又不見;患聾者,語言三昧他又不聞;患啞者,教伊說又說不得。且作么生接?若接此人不得,佛法無靈驗。”有僧請益,師云:“你禮拜著?!鄙Y拜起,師以拄杖梗桎,僧后退。師云:“你不是患盲?”復(fù)喚近前,僧近前。師云:“你不是患聾?”乃豎起拄杖云:“還會么?”僧云:“不會。”師云:“你不是患?。俊逼渖诖擞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