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達到佛法的道路是每個人必須獨自去踐履的,沒有人能替代。我們必須走戒、定、慧的正道,直到獲得內(nèi)心清凈、光明與安穩(wěn)的喜悅,那是踐履正道的成果。
但若人擁有的只是書本、圣典、教戒與經(jīng)典的知識--那只是旅游的地圖或計劃--就永遠無法覺悟心的清凈、光明與安穩(wěn),即使經(jīng)過幾百世,他將只是徒勞無功,永遠無法得到修行的真實利益。老師只能指出正道的方向,我們是否行走正道而獲得修行的成果,則完全取決于自己。
在此有另一個觀察的角度。修行就如醫(yī)師開給病人的藥,瓶子上有詳細的用藥說明。但若病人只是閱讀說明,即使讀上一百遍,還是可能會死。他們無法從藥物得到任何利益,并可能會在死前埋怨醫(yī)生差勁,是個騙子,那些藥物無法治愈他們,因此毫無價值。殊不知他們只是花時間檢視藥瓶與閱讀說明,并未遵從醫(yī)師指示服藥。
但若遵從醫(yī)生指示服藥,就能康復--假使是重病,就必須采用較重的藥量;若病情輕微,則只須服用少量的藥即可。較重的藥量是因為病重的關(guān)系,那是非常自然的,你們自己仔細思量后就會了解。
醫(yī)師開列處方以減輕身體的疼痛,佛陀的教導則是心病的藥方,讓心能恢復自然的健康狀態(tài)。因此,佛陀可說是開列心病處方的醫(yī)師。事實上,他是世上最偉大的醫(yī)師。
我們每個人毫無例外地都有心病。當你看見這些心病時,難道不會合理地想尋求法作為依靠或藥方嗎?踐行佛法之道,不能以身體去完成,你必須用心去實踐。我們可以將解脫道的行者區(qū)分成三種層次:
第一層次,包括那些了解自己必須修行,并知道如何做的人。他們皈依佛、法、僧,決心依教法精進修行。這些人已摒棄盲從的習俗與傳統(tǒng),而能根據(jù)理智親自檢視世間的本質(zhì)。這群人名為佛教行者。
中間層次,包括那些已修行到對佛、法、僧深信不移的人,他們已覺悟一切因緣法的真實本質(zhì),逐步降低執(zhí)取與貪著,不會緊抓事物不放。他們的心深悉佛法,根據(jù)不執(zhí)著與智慧的程度而分別稱為入流、一來、不來,或統(tǒng)稱為圣者。
最高層次,是那些修行已導向佛陀的身、口、意者。他們超越世間,解脫世間,解脫一切貪染與執(zhí)著而稱為阿羅漢或世尊,是最高層次的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