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女主人公劉蘭芝的悲劇,在于她始終得不到婆婆的喜歡。婆媳矛盾是這首敘事詩最主要的矛盾。婆媳關(guān)系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國施行幾千年來最大的倫理問題之一。在中國,婆媳之間具有某種“先天性”的敵意?!叭⒘讼眿D忘了娘”,這往往是母親對兒子的哭訴和指責,其委屈哀怨,讓人容易產(chǎn)生錯覺,和“娶了姨太太就忘了原配的好”有點情感上的共鳴。
“多年媳婦熬成婆”,婆與媳,往往也在同一個女人身上完成角色置換。也就是說,一個女人最初是受婆婆欺負的媳婦,等她到了婆婆的年紀,也給自己的媳婦受氣。因有前例,她覺得讓媳婦受氣是一種傳統(tǒng),是天經(jīng)地義的。換言之,她年輕時候之所以能夠堅忍來自婆婆的虐壓,就是因為她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未來,在未來,她不再是個受虐的媳婦,而是個施虐的婆婆,受虐和施虐成為了合情合理的“傳統(tǒng)”——這就是動力。劉蘭芝的悲劇在于她有點“糊涂”和“近視”,沒看到自己的“光明前途”罷了。
這一“婆媳關(guān)系”還表現(xiàn)在政治層面,原先的下屬受盡長官的欺壓,等他升任后,也變本加厲地對待自己的下屬;昏君使民不聊生,造反者上臺后更加昏庸殘暴……
既然存在個變本加厲的問題,就說明,越到歷史后期,媳婦的日子越難熬。這種惡性循環(huán)和宿命輪回,讓中國古代婦女和專制制度變得越來越惡毒、陰翳,完全沒有了《詩經(jīng)》中描述“靜女其姝”之美了,完全抹黑了儒家最初的政治藍圖。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铝诉@種近似變態(tài)的“婆媳制度”呢?
確實與《禮記》的規(guī)定有關(guān)。在前面說過,女人沒有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不能隨便出門,只能待在家里,上事公婆,下?lián)嵊字?,此外就是打掃庭院,縫縫補補,謂之“女紅”。這樣一來,女人當然是“頭發(fā)長見識短”了,她們斗膽對于丈夫的事兒提出點個人看法,當然是“婦人之見”很不足道了。她們安分守己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本職工作即可,具體是:女仆服從妾,妾服從偏房,偏房服從正房,而她們所有的人又必須服從家中的老太太,而包括老太太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要服從這個家庭的男主人。這種形態(tài)和男人世界的政治等級制形成了呼應,成了無數(shù)個家庭內(nèi)部的由女人組織的“君君臣臣”。男人世界有政治斗爭,女人世界當然也有類似的斗爭。于是既有忠貞,也有陰謀、謠言、詆毀、暗器和革命?!都t樓夢》中王熙鳳作為“女強人”,其“強”的地方也僅限于賈母和王夫人之下的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