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我認為是旁人這樣看,旁人認為好像是批評他們近禪,禁欲,我認為這種看法,沒有對。
艾:是,您自己的看法是沒有對,您著作里有這種意見,很多研究中國思想的外國人也沒有什么批評的意思,就是分析漢跟宋儒家的分別,宋以后理學家有幾分佛教在里面。
梁:他們一般都是容易說是好像是受佛教影響,乃至于說某一個儒者,比如說宋朝有一個有名的儒者,叫楊慈湖、楊簡,一般人都說他是禪,其實不是。把王陽明看做也是好像說他近禪,或是王陽明的門下有個王龍溪,王龍溪很有名的,都說他們好像是吸收了禪家的,或者是跟禪家、跟佛家好像混同起來,被人這樣批評,這些個話都是不完全正確。另外,宋明學者又有一種排佛的,排斥佛教,認為沾染一點禪宗就是要不得的,也有這樣的。也有把儒、佛家跟禪宗拉得很近的,也有。
艾:依您自己看,您這個情形,就是思想傾向佛家,而生活向儒家的理想而努力,這種情形比較接近于中國歷史上的哪一位思想家?
梁:我希望把它做好一點,勉力向上,那我愿意學的還是王陽明。
艾:您自己覺得王陽明、佛家兩個都有?我的意思就是說……
梁:實際上是我懂一點佛家的道理,在我的思想意識上懂一些個佛家,可是我的實際的生活,我是希望跟著王陽明走。
艾:我的意思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像您這種人物,是懂佛學,不過生活上很……
梁:恐怕不少。
艾:不少嗎?
梁:恐怕不少,宋明儒者很多人是。
艾:很多人都懂佛學……
梁:恐怕有不少人,我特別想提兩個人,一個叫羅近溪、羅汝芳——三點水一個女字,好得很,非常高明,他有點這兩句話,“廓然大公,物來順應(yīng)”。
艾:您和熊十力先生之間的思想上最大區(qū)別在哪里?
梁:好像可以說是作風不同,我是比較很認真,比較謹守,很謹慎。
艾:思想方面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