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就先講到此為止。從日常生活的感受來看,還會有很多讀者對沉沒成本理論感到困惑。還是舉演唱會門票的例子。好不容易花了1 000元買來的票,只有充分有效地去利用它,錢才算得上沒有白花。這種思考方法確實沒有錯。要不然,我們花錢卻不去看,白白浪費了一張門票,而經濟學卻告訴我們說不去看才是合理的,那經濟學豈不是太讓人懷疑了?
實際上,“充分有效地利用”這一思考方式是沒有錯的,“夠本”、“不吃虧”的這種思考方法也完全正確。很多人對沉沒成本抱有困惑也情有可原。
那我們這種日常感受中,到底是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了呢?答案就是:判斷花錢值不值的那一瞬間,那個時機。
就如演唱會的那個例子,在買這張門票的那個時間段,就應該考慮將來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它。用經濟學理論考慮,在買這張票時,應該將所有倒霉不幸的事情,比如自己因流感而不能去看,或者是其他急事導致門票無法轉賣等這些可能性都考慮進去。也就是說,你買這張票時,也要考慮到買了之后它可能用不上、作廢、損失等?!皦虮尽?、“不吃虧”的這種判斷標準是正確的,但使用這種判斷標準的時機應該是在買這種票的時候,而不是自己已經得了流感的時候。
自助餐的例子也一樣。吃這個東西到底值不值,在出門去餐廳之前就應該考慮清楚。在吃之前保持理性,花這么多錢吃這些東西到底吃不吃虧?萬一不好吃呢?想好這些再做決定。這樣的思考方法才是合理的。呂尚的妻子也一樣,在一開始服侍呂尚時,甚至在決定是否與呂尚成親時,就應該這樣考慮:我跟他過日子,服侍他一輩子,這樣到底值不值呢?買戒指的情況也一樣,花高價錢買它值不值這個問題,應該早就好好地考慮清楚。求神拜佛,覆水亦難收。盆水落地之前,深思熟慮、謹慎行動乃上策。 專欄--呂尚之妻到底有沒有錯據(jù)傳說,呂尚的妻子是一位不知羞恥的惡婦,冷靜地想一想,其實未必。不論是精神還是金錢方面,她都在呂尚身上有相當大的投資,可是卻沒得到任何回報,所以,更應該給予她同情。她之所以成了一個嫌貧愛富的惡婦,就是因為太公望呂尚成為了留名青史的偉大成功人士。太公望要成為好人、正面角色,那么她的妻子就只能是壞人、反面角色。好壞善惡乃環(huán)環(huán)相生。
呂尚的妻子選擇離開他,其實不能說她想法就不是合理的。她當時選擇離開時肯定也有想過:既然已經服侍他這么長時間了,精神與金錢也耗費了不少,卻沒有任何回報,現(xiàn)在跟他了卻這段姻緣,對我來講反而是件好事吧!當然,她過去為呂尚所做的事情,可以算做是沉沒成本,不能夠成為考慮的對象,關鍵是比較,在此之后呂尚如果成功為自己帶來的利益與他不成功自己所必需付出的勞動,這兩者究竟哪一個更劃算。呂尚的妻子在選擇離開他的時候能考慮到這些才算得上是合理的思考。如果最后呂尚真的是出人頭地,也只能說是她自己運氣太壞。理性判斷得到的結果與靠運氣得到的結果看上去好像是一樣的,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