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歷史是與群山相依相伴的歷史,人們小時候聽得最多的是老人們講的山的傳說,唱得最多的是山歌,走得最長的是轉山的路。在每個西藏人心中,山是活的,石頭是有生命的,就像家里的一個長輩,夢中的一位戀人,心中的一個偶像。山與人的界限,是分不清的。據(jù)說曾有登山隊問當?shù)厝擞袥]有上過珠峰,當?shù)厝瞬唤獾貑枺骸暗巧先ジ墒裁矗俊?/p>
西藏人相信,在神山的屬相年轉山,一圈相當于十三圈的功德。所以,在這些年份,會有一些行動不便或體力不支的人,委托別人替他們轉山。委托的辦法很有意思,就是在路上揀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交給委托人,讓他或她把石頭當作信物帶著一起轉山,這樣就如同自己轉了神山一樣。當然,在轉交石頭前,要把石頭握在手心,放在額頭深深祈禱?! ≡谖鞑?,石頭還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征意義。比如,除夕的時候,孩子們會按照大人的吩咐,揀9個小石頭放在門口,這代表9個尼姑。每個石頭面前放上石子,這代表石碗。這些被尊稱為尼姑的石頭,是當晚家家戶戶最尊貴的客人,過年的飯做好后,第一個要端給她們。但是隨后,人們要用搗火棍把石頭一一掀翻,嘴里還要祈禱:請尼姑們回家吧,大人們都要一本正經(jīng)地做,否則就會被認為不吉利。
在念青唐古拉山下,我們看到草地上到處是一個個的小石堆。藏族司機云丹告訴我們,那是靈魂離開肉體后暫時的家。他說:“人死后靈魂如果沒有地方去,會禍害家人,這樣的石堆可以使靈魂在轉世前暫時寄居?!蔽鞑厝嗣孔叩揭粋€地方,都會堆一個石堆,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在哪里,這樣就可以方便靈魂就近安家。
原來,石頭上可以寄住逝去親人的靈魂,而逝去的親人,會賦予石頭一種我們看不見的生命。
我們還得知,西藏人相信一個人做過的所有事情甚至所有念頭都會被記錄下來,人每做一件善事或者有一個善念,就相當于在天平一端放一塊白石頭;每做一件惡事或心生一個惡意,就相當于在天平另一端放一塊黑石頭。白石頭多,人死后直接進入天道或繼續(xù)往生為人;黑石頭多,人死后就會被直接打入惡道,進入地獄或者成為餓鬼、牲畜。
西藏有的地區(qū)還有這樣的習俗:村里有人去世,在尸體去往天葬臺的路上,在凡是要經(jīng)過的人家門前,主人都要在門楣和兩旁門框上貼一些牛糞,在牛糞上嵌幾塊小白石頭,他們相信這樣可以防止死者的靈魂進入家中。
農(nóng)民春播舉行開犁儀式,也要在地里安放白石頭,他們認為白色的石頭有威懾能力,能驅魔嚇鬼,放在田地里不但能抵御冰雹等自然災害,還能保佑莊稼豐產(chǎn)豐收。由于有特殊含義,這種白色石頭在有的地方被稱為“地龍媽媽”,或“金子石媽媽”,這也反映了當?shù)厝税寻资^當作地龍化身(土地神)或金子化身的觀念,體現(xiàn)了西藏人對白石頭的敬畏和崇拜?! ≡谶^去,無論貧富,每個男人都要在右耳垂帶一小塊綠松石表示斯文高雅;結婚時,男方要送給新娘一塊綠松石作為定情物,表示占有。常人看石,最先想到的是值不值錢,而真正愛的人只問自己喜不喜歡。對自己真正喜歡和真正打動自己的石頭,那它就是另外一個生命,或者另外一個自己,是和自己惺惺相惜的終身伴侶。
信仰的虔誠帶來心靈的寧靜與安詳。在電影《入殮師》里,“父親”的臺詞打動了不知多少人:在很久以前,還沒有文字的時候,人們就會找跟自己心情一樣的石頭,然后贈予對方。收到的一方會在石頭里得到感觸,然后去了解對方的心。例如光滑的石頭,就能想象他平靜的心。凹凸不平的石頭就代表擔心對方??在電影的結尾,被誤解的父親臨死前手里緊緊握著的,正是兒子小時候送給他的一塊石頭。
一塊石頭,也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又可以是最離不開的。信仰可以賦予石頭生命——只要有人的地方,石頭就被雕成大大小小的佛像。藏傳佛教更是把石頭視作有靈性的東西。我們認識到,一塊石頭,白色的石頭,能帶給人多大程度的心靈平靜和愉悅。
也許,心性不是只有人才有,它是萬事萬物的本質(zhì)。體悟心性,就是體悟萬事萬物的本質(zhì),老子從水體悟到做人,而每個人對于一塊白色石頭的體悟,也會有所不同吧。但是,就像我們在西藏所學到的那樣,對著一塊石頭,一個人看到的其實正是自己最真實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