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動物,包括我們害怕的猛獸,都能夠對愛心發(fā)生感應,同時也能去愛。最有資格為這句話做見證的,莫過于好萊塢兩位最有名的馴獸師拉爾夫·海弗和他的太太冬妮了。他在加州落杉磯附近經(jīng)營一座動物訓練中心,管理訓練最兇猛的動物。訓練這批野獸上臺表演最傳統(tǒng)的方法是使動物害怕,使它們的意志力崩潰而受制于人,但是海弗使用完全不同的馴獸方法也很成功。
他說這個馴獸新方法是他躺在病床上想出來的:
使用暴力只會帶來更多的暴力──這是二十五年前,我被一只重達五百磅的獅子攻擊后,躺在病床上療傷時沉思的結論。這只獅子和其它被關在籠子里的動物一樣,受過鞭子、椅子和吼叫聲的‘要它怕’式的訓練。雖然在這種訓練方式之下,獅子也表演了該做的動作,可是它對人類卻毫無感情可言。
就像一個被虐待的孩子,長大之后變成去虐待兒童的成人,遍體鱗傷的動物也等著報仇的一天。那只獅子好好地整了我,而我也有一段很長的療傷期來思量它為何要對我這樣。那只攻擊我的獅子,就跟幾百年來攻擊人類的許多其它動物一樣,不是因為它們野性未馴,而是因為缺乏愛心。你的狗、貓、馬、魚、豬或是鳥,都是一樣的。
“愛的訓練”這個主意成形于病床上。我想到動物在生活中的情緒化反應,如果能用恐嚇與懲罰這種負面情緒來訓練動物的話,那么改用積極的情感來回應動物的需要,也能訓練成功。愛的訓練方式,效果一定比暴力訓練方式要好,因為它能激發(fā)動物和訓練師一起合作。暴力是能把馬趕到水邊,但惟有愛心才能讓馬去飲水。
從那時時候開始,這套理論在人類所知道的所有動物身上,都證明有效。我的足跡從非洲叢林到印度的森林;從河馬到毒螂蛛;這項理論屢試不爽。
第一次聽到這種愛的訓練方式,我采取保留態(tài)度。但是海弗從河馬到毒蜘蛛的訓練記錄,使人不能掉以輕心。他所訓練的動物,在許多電視節(jié)目、電影和廣告中露臉。但是某些表演,絕不是這些接受愛心訓練下的動物能做到的。
馬戲團里某些把戲一定要用威脅和恐嚇的方式,動物才會在逼迫下演出,積極正面的訓練方式一點也不管用。理由很簡單:在馬戲團里所號召的這些把戲,完全違反動物身體結構和它們的本性。馬用后腿跳舞;熊溜冰;狗用后腿走路,前腿還推著嬰兒車;用貓來發(fā)射炮彈;老虎跳過燃燒的火圈。
這些都是馴獸師用最丑陋的方法,逼使它們不得不屈服的例子,并未表現(xiàn)出動物的本能。馬戲團里的馴獸師想馴服關在籠子里像囚犯般的動物,最快又花費最少的方法,就是用鞭子、電擊、利鉤、怒吼和饑餓等方法。所有的訓練都是在荒郊野外進行的,假使本地的預防虐待動物學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作為,并要求改善訓練情況,馬戲團會把這些動物運到?jīng)]有保護動物的其它國家去接受嚴苛的訓練。
受過訓練,會跟著“是的,先生!那是我的寶貝”旋律起舞的一只大象,最近被封為“可能是全美國脾氣最壞、最難駕馭的象”。它的表現(xiàn)其來有自,我是一點也不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