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最高行政層面上的相互制約,是皇權(quán)體制為保持高度清醒的自我糾錯機制,也是避免獨裁政治蛻化為昏庸政治的一道底線。
但是在蔡京執(zhí)政期間,這套法度完全被破壞。圣旨往往由蔡京親擬,徽宗御筆抄出發(fā)下,謂之"御筆手詔",門下省必須照此辦理,否則就以違制論處。
這樣一來,原來的制衡程序就成了一紙空文,蔡京的個人意志暢通無阻。即便是一個好人,在這種"無障礙政治體制"中,也會犯大錯,何況是奸臣執(zhí)政?
果然,李綱的論水奏疏一上,馬上有御筆詔書下來,說"所論不當",要求把李綱交吏部貶為稅監(jiān)。前后連貶兩次,最后貶到南劍州沙縣(在今福建)當稅監(jiān)去了。
多年以后,徽宗皇帝退位,在南行道上遇到李綱,談起了此事,不由道出了實情:"想當時宰執(zhí)中,有不喜公者。"
李綱這次嶄露頭角,雖遭貶責,但一時聲譽滿京華,人稱"此為鳳鳴朝陽之舉"。后來欽宗皇帝即位后,召見李綱,也談到了這事,贊賞道:"你先前的論水奏章,朕在當太子時見到,至今猶能誦憶,曾為之賦詩'秋來一鳳向南飛'之句。"
當時,老父親李夔得知兒子被貶往邊遠地區(qū),并未憂心,反而寫信教誨說:"進退出處,士大夫之常,你須自愛,勿以老夫為念也。"
李綱是因直言得罪,心底無私,所以遭貶后也并沒垂頭喪氣,赴貶所途中,心情還不錯。從江南入閩,游覽了武夷山,在山中乘小舟泛九曲溪,遍訪山中道士,流連忘返,寫了差不多五十首紀游詩。到當年的年底,才到任。
從這一批紀游詩看,他的興致很高,治國的抱負一點未減。仔細品味,大有深意--
一夜武夷三尺雪,巖壑無聲聞竹折。
云峰煙岫望都迷,玉樹瑤林寒更發(fā)。
山中道士毛骨奇,勸我留宿山前齋。
輕裘冒雪非得已,仙賞更待他年來。
(《宿棲真館夜雪大作詰旦遂行》)
不過,他年再來悠哉游哉地賞雪,這個心愿,李綱在此后一生中恐怕是無法實現(xiàn)了,時局之變,很快就要打破大宋太平君臣的清夢,李綱也將在血與火中奔突一生。武夷夜雪心情,只能常留夢中而已。
在沙縣的一年多小稅官生活,李綱似乎過得有滋有味,寫下了三百多首古詩和律詩,幾乎是無日不詩了。從這段時間的吟唱,來看他的行止,大多為探幽訪古、賞月看云,是一派寥闊的心情,全沒有失意文人的抑郁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