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如果嬰兒每天睜開眼睛的時候能看到媽媽(爸爸)的笑臉,他(她)將來就會很愛笑,很開心,而且會長得很漂亮。很多媽媽對這一點都深信不疑。
從科學的角度講,能不能長得漂亮這個問題,與嬰兒能否看到父母笑臉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不過不用失望,因為視覺上的舒適和寬慰,確實能促使一個人的心情好轉(zhuǎn)。小嬰兒如果經(jīng)常能夠看到父母的笑容,的確會變得性格開朗,容易開心,愛笑,這些都源于不斷積累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一個人笑著的時候,就會變得比板起面孔漂亮很多。
當然,長大了之后,眼睛看到的不會每每都是父母溫柔的笑容,還會看到很多讓自己不高興的負面的東西。而且,年紀增長之后也不會單一滿足于父母的笑容,還會擁有更多的視覺需求,比如美人(包括男和女)、美景、藝術品以及能引發(fā)美好幻想的東西(比如鈔票)。不過,有兩條規(guī)律是不會打破的:一是從東西的角度講,所見之物一定是良莠俱存,本事再大的人也不能掌控;二是從看東西的人的角度講,一定是喜歡看喜歡的,不喜歡看不喜歡的。
第二條規(guī)律說出了人們最基本的心理偏好,它的深層實質(zhì)內(nèi)容是:看喜歡的東西,會讓人心情大好,看不喜歡的東西,會讓人心情變壞。這才是我們要關注的重要內(nèi)容。
神奇的瞳孔
在測謊實驗中,瞳孔實驗可以強有力地證明這一點。瞳孔是虹膜(也就是常說的黑眼球,當然,不同人種的虹膜顏色是多樣的)中間的一個漏洞,負責把光線透入到視網(wǎng)膜上。其物理功能是光線變強的時候,瞳孔就會縮小,以防過強的光線刺激視神經(jīng);光線變?nèi)醯臅r候,瞳孔就會放大,盡量讓更多的光線投射到視網(wǎng)膜上,以獲得清晰成像。這一切動作都是由控制虹膜的平滑肌來完成的,而平滑肌只受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無論你怎么努力,也不能進行主觀控制。如圖4-1。
有意思的是,隨著進化的演進,人的瞳孔反應也變得更加復雜和高級。實驗證明,人在看到喜歡的東西時,瞳孔會放大(比如色男看到性感美女,或者賭徒看到一手好牌),以保證多看一些美好的景象;而看到不喜歡的東西時,瞳孔則會縮?。ū热缬^看血淋淋的外科解剖手術),以盡量避免受到負面刺激。當然,只有瞳孔變化的人,都算是城府很深的高手,即使內(nèi)心波瀾壯闊,外表也不動聲色。對于一般人而言,看見美女肯定眼睛睜大,驚嘆不已;看見血淋淋的場景,早就緊閉雙眼,高聲尖叫。
這就是視覺應激反應的規(guī)律之一。
視線轉(zhuǎn)移
測謊的過程中,被測試人也會試圖通過眼睛來改變自己的心情。
當被測試人遇到刺激而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時候,比如愧疚、心虛、尷尬或者恐懼時,往往會下意識將眼睛從提問的人(這個提問的家伙就是最大的負面刺激源)或者其他刺激源(如案發(fā)現(xiàn)場照片)上移開,轉(zhuǎn)而看其他地方。因為如果繼續(xù)觀看負面刺激源的話,會造成負面情緒不斷積累,讓自己更加難受。即使測試環(huán)境中沒有美女、鈔票這樣好看的東西,但只要不再看到那些令人憎惡的東西(包括提問人),也會讓自己感覺相對好一些。
這就是視覺安慰反應,因為眼神的逃避,實際上是為了安慰自己的心情。視覺安慰反應的逃避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共同之處是把視線從負面刺激源上移開。因此,這個反應最重要的是一組搭配:負面刺激源+視覺逃避。
常見的有圖4-2 中所示的幾種方向。
視覺安慰最典型的反應不光是逃避,更是要看向能使被測試人感覺舒適的目標。如果測試環(huán)境中有這樣的目標,比如親人,那么被測試人在受到負面刺激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望向?qū)Ψ?。這樣的反應在法庭審判的時候經(jīng)常發(fā)生,被質(zhì)詢的人(不只是嫌疑人)可能會在聽到負面質(zhì)詢和審判結果的時候,轉(zhuǎn)頭看看自己的律師或者觀眾席中支持自己的人,尋求心理上的舒適。
視覺安慰反應的出現(xiàn),說明負面刺激源有效,體現(xiàn)了被測試人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常見的有愧疚、恐懼、厭惡等。一旦這樣的反應出現(xiàn),則可以判定當前的刺激源是用于分析其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有效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