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曾子的孝道、“內圣”“外王”與儒家之正傳
曾子是孔門弟子中最得其正傳的一位,他主要發(fā)揚了儒家孝道的思想。孝道是《論語》中倫理學的核心?!墩撜Z·學而》記載:“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是說兒子孝順父母,弟弟敬愛哥哥,這就是仁愛的根本。這句話說出了孔子思想的核心??鬃铀篮?,曾子確有以孔學正傳自命的雄心。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曾子一系,正是繼承了孔子學說核心的“孝”的倫理思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以為曾子最突出的是精通孝道,并作《孝經》。因為《孝經》所論述的關于宗法制度,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家庭如何相處的問題,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根本問題。以血緣關系建立的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孝道是維系這種家庭關系的最根本的方法。如果各個家庭都維系得很好,整個封建社會就穩(wěn)定了。 (曾子)
《論語·里仁》引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痹咏忉屨f:“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抓住了根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恕。即一方面是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別人站得??;自己想要滿足的要求,也要使別人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要自己所不喜歡別人對待自己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忠恕與孝道是什么關系呢?《論語·為政》引孔子說:“孝慈,則忠?!笨梢娫佑谩爸宜 眮砀爬鬃拥牡?,是對的?!墩撜Z·衛(wèi)靈公》引孔子回答子貢問“有一句話可以一輩子都實行它,”這句話就是說的“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笨梢娍鬃右彩强隙ㄔ影阉摹暗馈备爬椤爸宜 钡摹?/p>
曾子廣收門徒,為魯、費之君重用,后來曾子的兒子曾申,又得魯繆公的尊禮,形成相當?shù)膭萘?。?jù)說,《孝經》是孔子講授,曾子記錄而成。曾子是儒家的正傳,此說是從孟子開始的。此后曾子在儒學的地位才大大提高。到唐代,韓愈認為孟子之后道統(tǒng)失傳,并且以繼承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為已任。之后的宋明理學家們同樣認定曾子是孔門正傳,如二程(程顥、程頤)認為,孔子死后傳其道的只有曾子,“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孟子死不得其傳?!敝祆湟舱J同這一說法。由此,曾子與思孟學派在宋明就有了特殊的地位。
關于“內圣”、“外王”的由來,也與曾子直接有關?!皟仁ァ?、“外王”,最早見于《莊子·天下》:“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薄肚f子·天下》屬《雜篇》,成書當在戰(zhàn)國晚期,所講的或許在儒家早已開辟“內圣”、“外王”之道以后。儒家的“內圣”“外王”之道是由《大學》而起的?!洞髮W》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莊子的內圣外王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朱熹《大學章句》引子程子的話認為:“《大學》是孔子之遺書,(后又說:“右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保┒鯇W入德之門也。于今可見古人為學之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者、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庇终f:“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保ā端臅ⅰご髮W章句》)可見《大學》與孔子和曾子關系密切,曾子為孔子正傳亦由此可見,確為儒家重要經典。內圣是指圣人內心的修養(yǎng),即修身。是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路子,外王是指將圣人修身之后的精神用于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圣”而“外王”成為一體。即先道德而后修養(yǎng),有修養(yǎng)之后再從政以治理國家?!洞髮W》的思路正是如此??鬃印⒃右验_辟了如《莊子·天下》所記載的“內圣”、“外王”之道。在孔門弟子中,除曾子之外,曾子的學生子思,以及思孟學派,更是明確承襲了這一思路。此可見曾子在孔門弟子中正統(tǒng)地位。
⑷子夏是儒學向法家演化的中介
子夏(公元前507年~?),姓卜名商,字子夏,是孔門弟子中文學類的高足。子夏比孔子小44歲,幼年時家貧窮,《論語·子張》記載他“博學而篤志”。子夏任過魯國的“莒父宰”,即今山東高密縣東南的地方長官。孔子死后他在魏的西河講學。他對禮節(jié)儀式十分熟悉,對古代文獻典籍也很重視,并善于講解,尤其是對《詩》、《書》、和《春秋》。《后漢書·徐防傳》說子夏是解釋儒家經典的章句之學的首倡者。他對我國古代文獻典籍的繼承和傳授有特殊的貢獻。 (子夏)
關于子夏一派沒有列入儒家八派的原因,郭沫若認為:“這是韓非承認法家出于子夏,也就是自己的祖宗,故把他從儒家中剔除了”。由此看來,子夏的思想在思想史上確有其重要地位,他是由儒家向法家轉化的過渡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