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買加體系中,理論上特里芬難題仍然存在,即儲備貨幣發(fā)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保持幣值的穩(wěn)定。即可能因抑制本國通脹的需要而無法滿足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需要,也可能因過分刺激國內需求而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
如此圖畫,讓我們看到,美元的力量猶如太陽與月球間的引力,當今世界經濟的繁榮與危機,其實是因為美元充當了世界的“超級貨幣”,而在美國這一世界的“超級政府”的擴張與收縮政策主導下,世界各國的經濟便上演著類似于潮汐式的漲漲落落。美國這一“超級政府”,借助于美元這一“超級貨幣”不斷地驅動著世界的“超級經濟周期”的波動。
這樣來看佩佐夫2004年對中國經濟的預言,正是基于中國當時快速增長的貿易順差、巨額的美元儲備積聚以及相伴隨的迅猛的信貸擴張現(xiàn)象,而所有這些現(xiàn)象與當初的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很類似。雖然直至今日,中國仍未發(fā)生危機,但危機的隱患顯然沒有徹底消除。
法國經濟學家呂埃夫早在1961年,就曾以彈珠游戲作為類比,精辟地論證了貿易赤字單邊增加可能引發(fā)的問題。他這樣寫道:
國際貨幣體系的功能已被降低為小孩子的游戲,而當這場游戲的每一個回合結束后,贏家就要把他們的彈珠還給輸家。更明確地說,游戲的過程是這樣的:當美國相對其他國家(如法國)出現(xiàn)貿易逆差時,就會支付美元,而接受這些美元的法國人,會把美元賣給法國的中央銀行,以換回本國的法郎。接著法國又反過來把這些美元重新投資到美國,如此贏家的彈珠就又還給了輸家。
然而,游戲總有結束的時候。2008年的情況顯示,長期的“雙赤字”這一次最終還是真正危及了美國自身。原因在于,目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也使得美國的貿易伙伴把他們的美元盈余重新投資于美國以美元計值的資產,如此造成美國國內經濟過熱和資產價格過度膨脹等現(xiàn)象。通過購買股票、公司債券和美國公債,進而維持了美國的泡沫經濟,使得美國公司資本出現(xiàn)非同尋常的錯配,并把美國房地產的價格推高到一個難以維系的水平,直至次貸危機的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