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來自海那邊的新面孔:靡靡之音
青春是易感的,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忽視溫柔的力量,因?yàn)闇厝峥梢愿淖儦v史。不管世事怎樣變遷,沒有人能拒絕溫柔的聲音,曾有一個溫柔至骨的女人,換醒了一個時代的純真。
鄧麗君。一個樣貌比名字更美麗,歌聲又比樣貌更美麗的女人。這個女人以柔婉的方式?jīng)_開了人們的思想圍城。
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仿佛在一夜之間來臨。大地在寂寞已久之后,慷慨地捧出了斑斕地幾欲瘋狂的色調(diào)。年長的人們發(fā)現(xiàn)街上的年輕人換了裝束,滿街充斥著五顏六色的蝙蝠衫、褲腿寬闊的喇叭褲。那顏色鮮乍地晃眼,那衣袖呼扇呼扇,那褲腿寬闊地一邊走路一邊扇起灰塵一片。保守的人搖搖頭,不住地嘆息世道變了。
世道的確變了,斑斕的色彩開始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電影畫報上是灰姑娘與王子擁抱的畫面,《工農(nóng)兵畫報》上甚至登出了名為《泉》的全裸少女圖?!笆里L(fēng)日下啊”,保守的人嘆息著,“這才是真實(shí)的美”,年輕人趾高氣揚(yáng)。
忽然有一天街上的時尚青年手上又多了一個道具 錄音機(jī)。那錄音機(jī)不算小,年輕人卻不怕麻煩地將它扛在肩上,從錄音機(jī)里傳出的不是鏗鏘有力的樣板戲,而是一個女人清幽甜潤的歌聲,這歌聲令大片大片的年輕男女神魂顛倒。
鄧麗君就這樣來到了人們的生活中。
1953年1月19日,鄧麗君出生在臺灣云林縣一個普通農(nóng)村家庭。她先憑著一首《晶晶》在臺灣走紅,然后又在日本、東南亞迅即掀起了鄧麗君之風(fēng)。這個時候,內(nèi)地人還在欣賞著千篇一律的樣板戲,對她一無所知。
直到有一天,在調(diào)頻收音機(jī)里,人們偶爾聽到播音員“這里是自由中國之聲”的播報,便下意識地停住了調(diào)臺的動作,接著便聽到鄧麗君的美麗的名字,以及她的美麗溫婉的歌聲。中國人的耳膜已經(jīng)被鏗鏘有力的樣板戲震得麻木,忽然受到這種細(xì)膩委婉的待遇,一時還有些驚訝。還沒等人們回過神來,鄧麗君的歌聲又化作一只柔弱無骨的芊芊素手,緩慢卻不容拒絕地?fù)軇恿巳藗兊男南遥幌?,兩下,人們的心從此被這只手牢牢抓住,陷入了溫潤哀愁卻又悱惻動人的情懷之中。
鄧麗君的歌到底在什么時候傳入大陸,人們已經(jīng)記不清了,那似乎是1978或1979年的某個夜晚。
鄧麗君的歌聲飄揚(yáng)過海,在剛剛解凍的大陸生根發(fā)芽,遍地開花,又仿若一股春風(fēng),吹皺了無數(shù)少男少女的心。在那個時候,誰若能擁有一臺三洋盒式錄音機(jī),他便是領(lǐng)導(dǎo)潮流的人物,走到哪兒都能惹得一片艷羨之聲。而鄧麗君的歌曲磁帶、明星照也是年輕人的最愛。
中國大陸在鄧麗君的影響之下,迅速掀起了“港臺歌曲”熱,以“鄧麗君第二”、“小鄧麗君”為名的歌曲磁帶也紛紛登上了大陸音響店的貨架。仿佛任何歌星只要挨上鄧麗君的邊,就可以和她一樣大紅大紫。一時間,大街小巷處處回響著真假鄧麗君們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