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節(ji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2)

中國歷史中的誣告往事:無中生有 作者:何木風(fēng)


當勾踐與他的老婆按照停戰(zhàn)協(xié)定來到吳國后,被捆綁著見夫差請罪:"勾踐我上愧皇天,下愧后土,自不量力,污辱大王的軍士,到鄙國問罪。大王寬赦于我,使我保住須臾之性命,拿著簸箕和掃帚,給您干活,不勝感愧。"

夫差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得意地說道:"寡人也有過錯,可是,如果我這樣饒了你,就是對我先君的背叛啊。"這位國王當初向父親公子光鄭重承諾:"必勿忘越!"如果現(xiàn)在他不殺勾踐,就是失信于父親。

勾踐跪在那里直發(fā)抖,磕頭:"惟大王憐之!"

伯對夫差說:"越王真是有誠意啊。"

一旁的伍子胥立即站出來,瞪著眼睛,看著越王,對吳王說:"大王,當飛鳥在青云之上,我們尚且還要彎弓射之,現(xiàn)在它就停棲在庭堂之下,怎么反倒可以放過。對于現(xiàn)在的勾踐,一個廚子就可以解決他,豈可失去良機?"

如果你說伍子胥是個喜歡痛打落水狗的人,也未嘗不可。在他看來,勾踐這個人并非善類,他主動投降并不是他真的服了,而是口服心不服。伍子胥做事向來很絕,這從他的做事履歷中就能看得出來。所以,他要殺勾踐一方面是維護吳國的利益,另一方面就是他的性格與做事風(fēng)格所決定。

夫差卻不這樣看,他說:"我聽說,誅殺投降的俘虜會禍延三代的。我不敢私愛越國,但是怕皇天降罪于我們吳國。"

伯立即見縫插針:"伍大夫說的是一時之計,大王說的才是安國之道。仁義是萬世霸業(yè)之基啊!"

伍子胥苦苦哀求吳王殺掉勾踐,但吳王此時宅心仁厚,就是不殺。這可能就是后人所說的婦人之仁。勾踐似乎是為了感謝吳王不殺之恩,在吳國充當奴隸的歲月中,勤勤懇懇,忠心不二。有一次夫差病了,深通醫(yī)術(shù)的勾踐還取出夫差的大便來嘗,嘗完,他很高興地告訴夫差,大便味道很正常,已經(jīng)恢復(fù)了大便的味道,您很快就康復(fù)了。一天后,夫差真就康復(fù)了。他的仁心再次復(fù)發(fā),他想把勾踐放回去。伯立即參與進來,說了很多要放回勾踐的大道理。伍子胥大怒:"大王您不知道歷史嗎?夏桀囚禁了商湯,商紂囚禁了文王,最后釋放了他們,反倒被他們所滅。大王您俘虜了勾踐卻不加誅,臣認為大王迷惑很深啊,如果不能謹慎從事,很可能會落得夏商一樣滅亡的結(jié)果。"

夫差沒有聽出這段話的意思,伯卻聽出來了,他偷偷對夫差說,伍子胥把您比成桀紂。他就不這么看:"齊桓公當年,把'燕留'五十里地割給燕莊公,從而獲得扶弱濟危的美名。宋襄公的仁義之師,不打渡河的敵人,一樣被后人稱贊,列名為霸主。大王誠能效法前人,赦越王回國,必也名冠千古,成就霸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