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1.不能因失敗而放棄對自己命運的掌控
2.把失敗從人生字典中刪除
[BT3]不能因失敗而放棄對自己命運的掌控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慨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生有不如意之事很正常,但真的能達到十之八九嗎?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發(fā)出這種慨嘆之人的情況都差不多,如目標不明確、態(tài)度不認真、心態(tài)不穩(wěn)定、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等。我們再去研究那些成功者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他們的表現(xiàn)恰恰與那些慨嘆者相反,他們基本上不存在所謂的"不如意之事"。那么,二者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區(qū)別呢?難道上天真的只眷顧成功的人嗎?答案很顯然,不是。
研究成功者,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至少有一點是一般人所不具備的,即他們具有強烈的決心,他們從來不相信失敗,認為所謂的失敗只是暫時沒有成功。
很多人就是因為被暫時的不成功打擊了積極性,才喪失了成功的信心和勇氣。如果我們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這些人的不成功往往是因為他們意志不夠堅定,很容易放棄。這也恰恰說明他們成功的決心不夠大。讓我們看一看下面這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p>
為了讓燈泡的使用壽命更加長久,發(fā)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對燈絲的材料進行了大量的試驗。愛迪生以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試驗了1 600多種材料,都以失敗而告終。他并沒有因為一次次的失敗而退縮,也沒有因為有些人的冷嘲熱諷而心生放棄。經(jīng)過13個月的艱苦奮斗,愛迪生試用了6 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 000多次,終于取得了成功,從而使得電燈進入尋常百姓家。
科技的進步離不開愛迪生這樣執(zhí)著努力、勇于獻身的科學家。如果愛迪生被連續(xù)的失敗擊倒,燈泡作為尋常之物普遍推廣的進程可能要大大延長,甚至他也不會有近2 000項創(chuàng)造發(fā)明流傳于世。
決心可以讓我們保持自我本色,看到內(nèi)心的力量。人們常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這非常有道理。如果因為一兩次暫時的失敗而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我們其實是在放棄對自己命運的掌控,任由外界因素的擺布。
下定了100%的決心,我們就已經(jīng)沒有了退路,那么我們就必須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BT3]把失敗從人生字典中刪除
一個人,哪怕已經(jīng)到了垂暮之年,只要還沒到蓋棺定論那一刻,誰都不能說他的一生是失敗的,除非他現(xiàn)在開始放棄。下面這個故事可能會給我們一定的啟示。
瑞典60歲男子庫特·德格曼是一個流浪漢。他靠撿拾剩飯、剩菜果腹,可是他每天都去圖書館閱讀報紙的金融版面,這讓人感覺非?;3鋈艘饬系氖?,在他去世18個月以后(2010年3月),人們才發(fā)現(xiàn)他原來是一個炒股高手。他將自己賣易拉罐的微薄收入用來投資股票,并在過去40年中積累了至少110萬英鎊的巨額財產(chǎn)。
如果只是對庫特·德格曼的流浪漢形象進行分析,我們可能會認為他是一個失敗的人,可能會認為他一生碌碌無為。人們發(fā)現(xiàn)他留下的巨額財富也是在他去世18個月以后的事情。從他堅持看金融方面的新聞、堅持炒股并大獲成功等角度來看,他其實是一個成功的人。
因此,我們不要輕易為自己下結(jié)論,不要輕易否定自己。對我們來說,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挫折,一時失敗了,只要不是窮途末路,只要自己還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只要自己心理上沒有被打敗、自信心依然如初、斗志昂然不變,我們就完全有能力東山再起,成就一番偉業(yè)。
著名的"身心靈培訓先驅(qū)"威廉·沃克·阿特金森說:"失敗只存在于墳墓中。人,只要活著,就沒有失敗。"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根本不存在"失敗"這個字眼。因此,我們必須將其從我們的人生詞典中刪除。
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和西楚霸王相比,漢王劉邦兵不如項羽多,將不如項羽勇,屢戰(zhàn)屢敗,但他就像打不爛、錘不碎的銅豌豆,屢敗屢戰(zhàn)。最后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擊潰楚軍,并逼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