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jié) 耳朵流膿
【信號表現(xiàn)】耳朵流膿指耳朵里有泛黃液體流出,可有臭味;或表現(xiàn)為糜爛、脫屑或結(jié)痂,時不時有疼痛感,聽力急劇下降,甚或出現(xiàn)眩暈、面部肌肉痙攣等癥狀,且外耳道表現(xiàn)為紅腫。
【疾病指征】
1耳道流膿少數(shù)是因為耳道皮膚發(fā)炎所致,使耳道流膿。常見的有彌漫性外耳道炎,有急、慢性之分。多由游泳時耳道進水、自行挖耳、外傷、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以及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刺激等引起。另一種是壞死性外耳道炎,不多見。一般發(fā)生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病人,其特點是耳道流膿量較多,伴有劇烈疼痛,并向周圍組織侵犯。更多的是因為患了中耳炎才流膿的,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耳底子病”或“耳漏”,醫(yī)學上叫做化膿性中耳炎?;撔灾卸资侵卸つび杉毦ㄈ珂溓蚓?、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炎癥,常見于兒童,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中耳炎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或其他如營養(yǎng)不良、貧血、鼓膜穿孔再感染而誘發(fā);慢性中耳炎多由急性中耳炎治療不當,遷延而成。這種病能引起許多并發(fā)癥,可致殘甚至引發(fā)生命危險。
2外耳道癤腫也是能導致耳朵流膿的炎癥疾病,即外耳道皮膚急性局限性化膿性病變,又稱局限性外耳道炎。這種病發(fā)生于外耳道軟骨部,夏季多發(fā)。病因多為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或洗澡及游泳時外耳道積水,使局部表皮軟化,被細菌侵入感染。再者,化膿性中耳炎膿液的浸漬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誘發(fā)外耳道癤腫。
3腫瘤耳朵流膿不都是外耳道炎癥造成的,還可能與腫瘤有關。外耳惡性腫瘤也可以導致耳朵流膿,可發(fā)生于耳外,也可能發(fā)生在耳道內(nèi),早期沒有任何癥狀,當耳道流出血性分泌物時已到晚期;耳朵流膿也可能是中耳腫瘤的早期信號,這種疾病的特征是耳朵流膿,伴有血液,并有頭痛。
此外,長期患中耳炎的病人會有患中耳癌的危險。中耳癌為發(fā)生于中耳的惡性癌腫,誘因很可能是中耳的長期感染,88%的中耳癌病人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史,其發(fā)病年齡多為40~60歲。中耳癌的主要表現(xiàn)是:早期常有血性耳漏、耳聾、耳內(nèi)發(fā)脹等癥狀,繼而有耳深部跳痛。
【醫(yī)護指導】耳道流膿,無論屬于哪種情況,首先要迅速請醫(yī)生進行治療,以免促成大患。
耳內(nèi)有膿腫時,耳朵就會疼痛難忍,但這種疼痛與中耳炎不同,表現(xiàn)為一拽耳垂就疼得特別厲害。而中耳炎的疼痛只在開始的一段時間中有,晚上躺下,疼痛才會更嚴重。所以,耳內(nèi)一旦有膿腫,特別是耳朵很痛時,一定要吃止痛藥。止痛之后,要用毛巾蘸溫水對耳朵進行溫敷,因為耳朵在溫熱的情況下,膿很容易從耳道流出。如果被確診為患中耳炎,不要癥狀一消失就馬上停止用藥,否則可能會發(fā)展成乳突炎、髓膜炎、敗血癥等較嚴重的疾病。
治療耳道流膿,具體有藥物法和外治法。藥物法可應用清熱瀉火的中藥,如黃連、龍膽草、豬膽汁、穿心蓮、大青葉、蒲公英等;中成藥則可選用龍膽草片、耳聾左慈丸、龍薈丸、龍膽瀉肝丸、黃連上清丸等。外治法就是用過氧化氫溶液清洗耳道,或用鮮虎耳草搗汁滴耳,或用黃柏或黃連滴耳液滴耳等。
對于可能造成耳道流膿的疾病,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預防。每當我們不小心或者不經(jīng)意間使耳內(nèi)灌入水時,不論是否有感染的跡象,應記得及時處理掉耳朵內(nèi)的積水。方法是:將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用吹風機在距耳朵5~10厘米處向耳內(nèi)吹暖風或冷風30秒,可以破壞細菌及霉菌生長的溫濕環(huán)境。愛游泳的人不必因為怕患中耳炎就不敢下水,可以戴上柔軟的耳塞,并選擇干凈的游泳池(不要在骯臟的水域游泳);洗頭發(fā)或洗澡時也別忘了戴耳塞。
如果耳朵有疼痛感,可先用阿司匹林止痛;用一塊清潔的毛巾熱敷耳部可緩解耳痛。
耳垢有若干用途,包括提供良性菌棲身處,而且對耳道也有防潮功效。這是耳內(nèi)天然的防御措施,在正常情況下請勿挖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