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節(jié):風林火山,龍虎相斗(9)

萌:日本史 作者:櫻雪丸


可問題是,這世界上誰也不比誰傻多少,誰都明白什么斗戰(zhàn)勝佛悟空八戒之類的都是虛的,你神知巫知了大半天就是不給真家伙,時間一長自然也就沒人肯鳥你了。再加上武田信玄是個很喜歡煽動別人作亂的家伙,所以造反這事在越后就成了家常便飯。在上杉家有名有號的主兒基本上都有那么一兩次叛逆經(jīng)歷,即便是重臣北條高廣、本莊繁長等人也湊過這個熱鬧。對于這幫逆賊,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兵平叛,但又無法徹底將人消滅。原因有二:第一,他得講"義",不能隨隨便便殺從爺爺時代就跟著自家混的人。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真讓謙信殺,他也殺不掉,本來就亂,一旦殺了一個,那么勢必人心會更亂,從一變二,從二到三,最后就是無窮無盡,自暴自棄。

然而,在被叛和平叛的過程中,謙信非但沒有反思和吸取教訓,反倒覺得,之所以會有這么多叛亂,純粹就是因為大家對"義"字的覺悟還不夠,只要天下人人心懷他所謂的"義",那么就一定能恢復到原來其樂融融的平安時代萬年春,大家也能安居樂業(yè),黑社會也能漂白。為此,他比從前更加高舉義字大旗了,他想讓家臣信服,好跟著他一起"義"統(tǒng)江湖。當然,這肯定是沒門的事兒。

對于這兩個人截然相反的兩種做法,歷來看法頗多,既有支持信玄的,也有贊同謙信的。若是讓我說的話,至少在控制部下這方面,武田信玄要比上杉謙信成功得多。

這世界上,能夠制約人心的,無非兩個字:一個叫利,一個叫義。然而世人總喜歡把這兩個本該結合的字對立起來,仿佛有了利就一定要失去義,不然就無利可圖;而有了義則必然不能取利,否則就是無情無義。其實說真的,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兒?;诵袀b仗義,一次兩次自然沒有問題,三四五次倒也不能說難,即便做上個十幾、二十次的,也大有人在??梢粋€人若要一輩子把"義"字頂在腦門上,做人做事都以此為第一準則無義而不為,這便不是說什么難不難的問題了,而是幾乎沒可能。除非在這"義"字的門面背后,有一樣東西在默默地支撐著,那就是"利"。

有利無義,那么利終則緣盡,如武田信玄,一旦他甲斐國的金礦開采光了,一旦他武田信玄死了,一旦他武田家陷入滅亡危機了,幾乎沒幾個武田家家臣是不選擇投降逃命的。你看德川家康后期收的那幫家臣,多半是武田家的遺臣,有的干脆就是直接從那里跳槽跳過來的??扇羰怯辛x無利,那么終究是曇花一現(xiàn),一錘子買賣。像上杉謙信,他一生作戰(zhàn)七十余次,基本沒有敗過,而且據(jù)他自己說,他打的這些仗,沒有一場是"不義之戰(zhàn)"。這話雖然玄乎,但也基本屬實,因為他早年絕大多數(shù)的軍事行為,目的只有一個--平叛。只有主體思想沒有大米白面,誰肯跟著你一輩子白干?一旦武田信玄拿點真金白銀前來誘惑了,那么越后便是反聲一片,攔都攔不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