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涉及到人類,無論是什么問題,你總是很難給出一個完美的唯一答案來,不過,或許有些問題尋求單純答案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就像你一定要知道人類的道德和人類作為動物所表現(xiàn)出的本能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這樣的問題,你就像進到了一個沒有出口的迷宮,可能它被設(shè)置出來本身就是荒謬的。
常被人類拿來當作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引以自傲的諸多特征之中,十分顯著的就是人類的道德觀念。在人類看來,這幾乎是人性中主要的組成部分。因為擁有了道德心,所以人類不至于淪為為了生存撕咬的禽獸。對待親情,對待友情,對待愛情,甚至是對待陌生人,人類都有著詳細的道德標準。這些標準或通過圣人著作,或通過宗教的夸張演繹,鑄成了高聳于人類歷史長河中的道德圣殿。然而古老的東西卻不見得經(jīng)得起推敲。
比如這樣的一個實驗很能說明一些問題。假設(shè),一個犯罪團伙有兩個囚徒同時被逮捕。警察提出了這樣的條件:如果兩個人都不自首,兩人各判2年徒刑;如果一人自首,那么可以減刑至1年,而另一個將獲罪15年;如果兩人都自首,可減刑至10年。那么,被隔離起來單獨獲得這些信息的兩個人會如何作答呢?我們可以看到,最簡單而且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選擇應(yīng)該是都選擇沉默,這樣原本需要受到15年監(jiān)牢之苦的罪名只需要2年就可結(jié)束,并且不影響集團關(guān)系和共同利益。但是,如果選擇將對方供出,自己就可再減1年,對于個人來說,這才是最佳的選擇。當然,我們很可能會顧及一個問題---道德。盡管,這兩個人都是罪犯,用道德這個詞語有些不妥,但是,對于他們之間來說,不供出對方就是一種道德上互相保護。可是,一個問題在于,假設(shè)對方供出自己,那么自己的沉默不僅沒有換回更少的刑期,卻因為對方的自首,自己的頑抗導(dǎo)致面臨15年的牢獄。這是赤裸裸地切身利益問題,獨處一室的囚犯,很快就會懷疑對方。他們無法交流并且達成一致性,猜忌對方是必然的心理活動。那么,一個最穩(wěn)妥的辦法就是,在對方下手之前供出對方。
于是,最可能的結(jié)果就是最終兩個人都將獲刑10年。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囚犯的難題(Prisoner’s dilemma)。這個實驗非常有名,經(jīng)常被經(jīng)濟學(xué)界引用來探討關(guān)于利益沖突下的最佳戰(zhàn)略問題。同時這個游戲也被動物社會學(xué)所關(guān)注,因為它揭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利己性。所謂利己性,在生物界是最普通的特征。每一種生物都是利己的。無需置疑,我們?yōu)樽约旱纳钪?。Clinton 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提出了利己的遺傳基因存在的可能性。該假說認為包括人類在內(nèi),生物所有的活動終極目的都是利己的。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說法,這相當于否定了人類的所有道德觀。道德成了人類為了掩飾虛偽的,和動物無異的自私的面具。那么,人類所謂的文明世界還能夠真實可見么?
當然,此假說一面世,便遭到了社會各界的批判,沒有人愿意相信這個假說會成立。的確,這樣全盤否定道德,用利己性解釋一切的說法并不具有足夠的證據(jù)可以證明此假說成立。但是問題在于,反對和譴責者也缺乏證據(jù)推翻對方。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復(fù)雜,要知道去分析整個人類的活動,并且給出一個總結(jié)性的概括簡直無從下手。
不過,對于人類來說,可能利己還是利他,都不是絕對性的。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個囚犯的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一些蛛絲馬跡。如果實驗中選擇的結(jié)果不是坐牢這么嚴重,而是小小的處罰會怎樣呢?人們還會輕易地背叛伙伴么?我想應(yīng)該不會。因為即使我們被對方出賣,或者因為沉默而獲懲罰也沒關(guān)系,因為那不會導(dǎo)致太嚴重的結(jié)果。這個道理很簡單,誰都不會為了一只“棒棒糖”而出賣原則。當我們獲得利益不大,受到損失不重的時候,都可以不利己。相反,如果面臨生死關(guān)頭,生命受到威脅,我們每個人的求生欲望都會變成最大的目的。那么,我們還能堅持多少原則,堅持什么原則就很是個問題了。
所以,盡管利己遺傳基因到底給予人類多少影響我們雖然無法推定,但是可以肯定地是,人類并非完全利己,但是也決不會完全利他。這個結(jié)論多少讓批判利己遺傳基因說法的人們松了一口氣,但是這并不足以能夠保全人類自豪的“道德圣殿”。因為如果我的這個推論正確,那么意味著人類并不具有絕對的道德觀念。至少,可以說,人類遵守規(guī)則,幫助他人,尊老愛幼,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夠做到的事情。當自己的生命受到挑戰(zhàn),這些東西可能會在利己的本能下被拋棄。
當然,我討論這個問題,并無意非要證明人類是虛偽的,或者道德是虛幻的。我只是想說,盡管人類進化得十分高能,但是并不能真正意義上拋棄動物本能,而道德也可能并不是我們想得那么回事。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在于動物本能是什么呢?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基因,事實上,動物們存在利己性本能的目的是保護這個物種的繁衍,實際上也可以說終極目的卻又可以說是利他的,至少保護自己的行為是為了整個種族的。這種區(qū)別就像只是所關(guān)注的角度不同,實際上最終的目的偏差的并不多。人類創(chuàng)造的道德觀念,是為了使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夠健康,自由,平等的生活,而動物性的利己本能則是為了保護種族的數(shù)量和繁衍。你是否看出了這兩者之間在本質(zhì)上的相似之處?或者說,我們?nèi)タ创齽游锷鐣W(xué)特性時,應(yīng)該把視線放在什么位置呢?是專注于個體還是應(yīng)該專注于群體?是的,有些東西你剖開來看,就不是原本的模樣了。
那么,說到底,我們的道德規(guī)范還在不在?我們究竟是和野蠻的禽獸無異,還是文明的高等生物?這些問題可能永遠也沒有確切的答案了。因為,我們無論是“自私自利”還是“舍己為人”,可能最終指向的都是同一個終極目的——保護我們的種群。如果說非要問一下,人類為什么可以接受舍己為人的道德觀,而無法接受和其他動物一樣的只顧自己,不管其他的理由,那么,我想只可能是因為人類的社會發(fā)展太過超前,我們作為一個種群的本能被這種社會性的群居形式所消弱,所以,保持一定的利他性,或者說道德觀,有利于這種形式的群居狀態(tài)下種群的安定。
你看,凡是涉及到人類,無論是什么問題,你總是很難給出一個完美的唯一答案來,這恰恰也是科學(xué)家們頭痛的問題。不過,或許有些問題尋求單純答案本身就是錯誤的。所以,就像你一定要知道人類的道德和人類作為動物所表現(xiàn)出的本能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這樣的問題,你就像進到了一個沒有出口的迷宮,可能它被設(shè)置出來本身就是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