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心竅開爽。毛女將書一冊,投他懷內(nèi),又贈以詩云: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刂笟w去路,相將入翠煙。陳摶 到了十八歲上,父母雙亡。便把家財拋散,分贈親族鄉(xiāng)黨。自己只攜一石鐺,往本縣隱山居住。夢見毛女授以煉形歸氣、煉氣歸神、煉神歸虛之法,遂奉而行之,足跡不入城市 ”
看來陳摶老祖的一身神通都是由毛女來傳授的了。不過也有“理性”的考證家們說是陳摶是借“毛女”來神化自己而已,這兩首名為“毛女”的詩作,其實都是陳摶寫的,其實“毛女”本屬縹緲虛無的傳說,值不得當(dāng)真推敲,此處就不一本正經(jīng)地考據(jù)了。
附:葉法善
這里之所以把葉法善列入附帶的“又副冊”,是因為他的道行遠沒有達到“地仙”的境界,葉法善的生卒檔案非常清楚,他生于公元616年(當(dāng)時皇帝還是隋煬帝哪),卒于開元八年(公元720年),足足活了一百零四歲。雖然在當(dāng)時也是罕見的高壽,但畢竟沒有達到長生不死的“地仙”境界。按前面我們說過的分類方法,葉法善最多算個“人仙”。
當(dāng)然,前面所說的“地仙”們,如許宣平之類是否真的就長生不死,也難說,但誰讓葉法善的檔案材料這樣全哪,于是只好把他安排到“又副冊”了。
《全唐詩》中有這樣三首葉法善的詩作,說是葉法善臨終之時留在座側(cè)的:
留詩
葉法善
昔在禹馀天,還依太上家。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
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車。
適向人間世,時復(fù)濟蒼生。度人初行滿,輔國亦功成。
但念清微樂,誰忻下界榮。門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退仙時此地,去俗久為榮。今日登云天,歸真游上清。
泥丸空示世,騰舉不為名。為報學(xué)仙者,知余朝玉京。
葉法善這三首詩,充滿了道家術(shù)語,讀起來香煙繚繞,如同嚼蠟,全是經(jīng)文符箓的味道,因此就不費勁地(我說得費勁,大家讀得也費勁)一一剖析了,這三首詩大意無非是告訴弟子們和世人,他本是上界的神人,來世上度化眾生,如今期限已滿,要回到天上去了。
葉法善“道行”不是太高,詩也寫得平平無奇,但有關(guān)他的傳說倒有不少:和帝王生時有“異象”一樣,相傳其母夢見流星飛入口中,就有孕生下他。七歲時,沉沒在江中,大家都認(rèn)為他死了,而三年后卻回來了。說是有一個“青童仙子”收留了他,給他“云漿”喝。(這和陳摶故事相似,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葉法善長到二十來歲,就身高九尺,額頭上有兩個“午”字。雖然相貌很威武,但他的性情卻十分淳厚溫和。相傳葉法善能用符搬起擋路的巨石,役使各路鬼神。
葉法善是那種經(jīng)常出入于宮廷,參與政治比較多的人。不過他比較正直,提的建議倒很不錯,唐顯慶年間,唐高宗李治邀他進宮,并想招集“諸方道士”,以葉法善為領(lǐng)導(dǎo),主持煉丹工程。這可是個能“撈錢”的好活兒,可葉法善說:“金丹難就,徒費財物,有虧政理,不妄虛糜?!蓖频袅诉@個利潤豐厚的“大蛋糕”。
據(jù)說還有一次,葉法善直接救了玄宗皇帝一命。當(dāng)時有吐蕃國的使者來獻寶,帶來了一個木匣子。使者神神秘秘地說:“此物必須請陛下親自打開,以免泄露了其中的機密。”玄宗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卻見葉法善毅然說道:“此物大兇,陛下不可擅開!”并堅持主張讓吐蕃使者自己來開,結(jié)果吐蕃使者開時,匣子里飛出數(shù)枚毒箭,一下子就把吐蕃使者當(dāng)場射死,好惡毒啊!看來木匣有暗器這事,連吐蕃使者本人也不知道。玄宗當(dāng)時出了一身冷汗,驚魂稍定后,不免對葉法善厚加封賞,對他更加信任。
后來在元宵節(jié)時,唐玄宗令結(jié)彩樓三十余間,飾以金玉翡翠,高百余丈,豪華至極,酷似如今億元大片中的瑰麗場景。群臣紛紛稱頌,但一同觀燈的葉法善卻說:“彩燈之盛,國無比矣?但奢靡過甚,無益于國?!?/p>
這大概倒是歷史上真實的葉法善,但在傳說中,葉法善卻并沒有勸諫玄宗,反而為了哄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