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同學不解童言童語。
“他是說你家馬桶排水的地方有兩個洞,沒有聲音,是靜音馬桶?!?/p>
“那翔翔我問你,一個洞的馬桶有沒有聲音?”我的老同學問。
“一個洞,很大聲,我們家一個洞!”翔翔語出驚人。原來翔翔已經自己歸納出“靜音馬桶”和“非靜音馬桶”的區(qū)別。一群尚未當媽媽的老友說:“你的孩子真特別?!蔽一卮穑骸捌鋵嵜總€孩子都有特別的地方!”每個孩子都愛觀察,都愛問為什么,不是我的孩子特別聰明。如果媽媽都能仔細對待孩子的為什么,可能每個孩子都有大師級的表現。
“我覺得媽媽真的很像是導游,孩子就像是從外層空間來的外星人,對地球上的每一個事物都充滿好奇,每一件事情對他們來說都好有趣!”我和老同學們分享著。是的,是孩子驅使我用敬業(yè)的態(tài)度為他們做向導!在那一刻,我看到幾位口口聲聲強調絕不生孩子的老同學心動的眼神。
蒙臺梭利說:“兒童是成人之父。”雖然幼小的孩童需要大人的力量培養(yǎng)長大,但此時我深深覺得,孩子帶給我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就像深深打動我的那句話:“你們認為你們是這么地愛孩子嗎?其實,幼兒時期的孩子單純地愛你們,絕對超過你們對他們的愛。”
孩子是上天給我們最明亮的一面鏡子。這也是我鼓勵人們都要經歷生養(yǎng)孩子歷程的原因,因為孩子渾身都有啟示,一旦喜歡一樣東西,就能全心全意投入,樂在其中,這就是孩子綻放的生命力,原汁原味!
期盼孩子終身學習,獨立思考
蒙臺梭利說:“一種熱情消逝之后,另一種熱情即將取而代之,因此,一個人的幼兒時期,其實就是一種不斷習得新能力的過程?!?/p>
——摘自《童年之密》
我一路尾隨孩子的這股神秘力量,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就會不可自拔地鉆進一個新的題材,又投入全部的熱情。我相信許多媽媽都和我一樣,可以娓娓道出孩子的獨特故事,我記錄孩子的作品,并不是在彰顯他們有多么特別。上天賦予每個孩子自我探索的強烈本能,媽媽如不停下腳步仔細觀賞、聆聽,那就真的是“暴殄天物”,甚至錯失他們的獨特天分?!俺砷L只有一次”,我對這句話的解讀是,所有孩童“敏感期”的火花只會綻放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三個孩子讓我經歷大大小小不同的“敏感期”,每一次的熱情都像是一朵絢爛的煙火,一朵滅,一朵又起。我在火花的起滅間驚呼,不同溫度,不同色彩,三個孩子的光與熱將我的天空映照得繽紛奪目,讓我目不暇接。媽媽的生活怎么會狹隘?怎么會無聊發(fā)悶?
翔翔已經要升小學三年級了,凱凱也要升小學一年級,鈞鈞即將踏入幼兒園,我無法預知這“三只小豬”在課業(yè)上會有多么杰出的表現,但是他們有個我沒有的特質:我是個興趣狹隘的人,從小只知道讀教科書,并以取得好成績作為主要樂趣;“小豬們”卻不是,他們始終保有高度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充沛的熱情讓他們對有興趣的事物追根究底,自己發(fā)掘問題與思考答案,我喜歡他們自己建筑的知識架構。我期盼“小豬們”一輩子都不要失掉這種難能可貴的特質,這也讓中年的我驚覺到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