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寫給年輕的你

攀上心中的巔峰 作者:(美)劉墉


去年暑假,我去了瑞士的采爾馬特(Zermatt),那是一個對外隔離的山城,除了特別的登山火車,一般車子開不上去,也不準上去。

但是當我進入山城時,真是嚇一跳,發(fā)現(xiàn)街上的人群,多得摩肩接踵,似乎半個歐洲的年輕人都擁到了采爾馬特。

那里有阿爾卑斯山最著名的馬特宏峰(Matter-horn)。

站在采爾馬特的街上,舉頭就可以看見尖聳入云,仿佛一個錐子般插入天空的山峰。

七月的盛夏,馬特宏峰卻積著厚雪,許多剛下火車的年輕人,指著山峰又叫又跳,好像打算一步跳上山頭。

第二天早上,天剛亮,我就出發(fā)了。先坐計程車到半山的纜車站,搭小纜車到一千八百多公尺處的中繼點,再換大纜車升上三千公尺,又換圓形纜車,直抵三千八百八十三公尺的觀景臺。

走出纜車,是一個通道,長長的山洞里,一群群年輕人,穿著厚厚的滑雪裝,扛著登山的工具或滑雪板,像是一群全副武裝的戰(zhàn)士,正虎虎生風地走出碉堡。

山洞外是零下的氣溫和一片讓人張不開眼的白。有不適應(yīng)高山的人,坐在地上喘氣,也有人往更高處的瞭望臺上爬。

瞭望臺上有個木雕的“耶穌釘十字架像”,面對著四周白皚皚的山頭和遠處聳立的馬特宏峰。

“為什么放個耶穌像在這兒?”我聽見有人問。

另一人笑道:“大概為了對那些登山犧牲的人表示悲憫?!?

高達四千四百七十八公尺的馬特宏峰,直直的峭壁在陽光下閃亮,似乎向來自世界的登山好手撒下戰(zhàn)帖,說:“你們誰敢來,來呀!”

千百年來,也就有那么一批又一批的登山家,前仆后繼地死在馬特宏山的腳下。

直到1865年7月,才有個叫愛德華·威姆佩爾(EdwardWhymper)的人,率領(lǐng)他七人登山隊中的兩個人,登上最巔峰。另外四個人,則死在了中途。

從那以后,又有許多人登上了巔峰,也又有上百位登山好手犧牲了生命。

在纜車站外的雪地上,看見三個人,正在準備出征。由一個年歲較長的男人,把一根長長的繩索綁在每個人的身上。他們不是緊緊相連,而是隔一長段繩索綁一個人。

“我們不會走在一起,而是拉開來。攀上山峰前,先得走這一長段冰河?!蹦腥酥钢高h處的一大片白,“冰河上有很多裂縫,滑下去,連聲音都沒有,就不見了。所以我們走得很開,一個人掉下去,還有兩個人能拉。”

“如果兩個人掉下去呢?”我很不識趣地問。

他怔了一下,笑起來:“求救!沒人救,又拉不上來,自己都要掉下去了,只好割斷繩索。”

我舉起相機,為他們拍了張照片,又開玩笑地說:“可惜不能跟你們上去,為你們在巔峰拍照?!?

“我們不拍照?!?

“登上馬特宏,也不拍照?”我問。

“既然上去了,還照什么?”那男人笑笑,指了指胸口,“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了?!?

下山時,纜車站向我索票,我又開玩笑地問:“難道還有人買單程,只上山,不下山嗎?”

“當然?!笔掌眴T拉上厚厚的纜車門,“有不少人買單程票。有的自己走下山,有的免費坐我們的車,把尸體運下山。”

上山時熙熙攘攘的纜車里,下午三點,除我們一家,已經(jīng)沒有人。不是早下山了,就是正在往巔峰爬。

看那白雪上,一點一點慢慢移動的人影。我想:人生不就像爬山嗎?

有人只是坐纜車,到高處,遠遠看看孤危的巔峰;有人爬到一半,受不了,退縮下來;有人半山搭營,遇到雪崩,悶不出聲就死了;也有人從那垂直的巖壁上失手墜落。

只有極少數(shù)人,攀上了巔峰。他們又可能只是站幾分鐘,連照片都不留一張,就離開。

我也想:其實隨便找架直升機,沒幾分鐘,就能把你放到巔峰。站在那兒,并不難。

但是,瞧!那些年輕人,摩拳擦掌的,就是要???、玩命,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這就是年輕啊!

總在心里有個目標,朝著那目標前進。他們不是挑戰(zhàn)大自然,而是挑戰(zhàn)自己;他們不只是登上眼前的巔峰,而是登上心中的巔峰。

這本書就是為年輕人寫的。

正因為是寫給“年輕的你”,所以既把你往回拉,叮囑你好好準備行囊、接受訓練;也把你往外推,告訴你你要走自己的路,成為你自己。

這本書也是為海內(nèi)外華人青少年寫的,其中的文章除了在臺灣發(fā)表,也在大陸的《中學生》《中外少年》雜志和馬來西亞的《南洋商報》刊出。它針對在傳統(tǒng)價值觀和現(xiàn)代新倫理間矛盾的年輕朋友,提出一系列的建議。

愿每位年輕朋友,在讀完這本書之后,都能知道感恩,知道敬老,知道寫作,知道說話,知道怎么選擇方向、怎么交異性朋友、怎么對待同性戀、怎么執(zhí)著自己的理想、怎么看出上一代隱藏的深情,以及怎么忠于時間、忠于工作、忠于良知。

更重要的是,盼望每個朋友,都能把握年輕的沖力,既然認定方向,就勇往直前、無怨無悔,終于——

攀上心中的巔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