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北京市國土局某位領導的話:城區(qū)的房價漲到這個地步,基本上就與普通老百姓無關了。而有人早在2005年就說過一句話:北京房價即使腰斬,也還是有很多人買不起。遑論5年后北京房價又上漲了數(shù)倍。
但后面那句話我沒敢說出口。它太過于殘酷而沉重。
年輕人又問:政府為什么不能多建一點保障房,甚至允許各單位自建房、集資建房?
我首先扼殺了他對于單位自建房、集資建房的幻想。有能力自建房、集資建房的單位,手里必定有土地,或者換得到土地。什么樣的單位有這種能力?權力部門或壟斷企業(yè)??峙螺? 000次也輪不到你我所在的單位。莫非你想回到30年前國家統(tǒng)建、統(tǒng)分的時代?
政府為什么不能多建、大建保障房?2010年全國建設580萬套保障房的任務,這已是空前的規(guī)模、超常的速度了。但我嚴重懷疑,2011年以后,保障房政策難以為繼。因為許多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又遇到樓市調控,土地收入劇減,他們就更沒多大積極性了,除非把保障房上升到政治高度——事后表明,我低估了政府大建保障房的決心。
我對年輕人說:據我所知,你雖然買不起商品房,但也沒有經濟適用房的購買資格,同時,也不屬于廉租房的保障范圍。假如你想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保障住房,唯一的可能是,看能否申請到公共租賃住房。據說,重慶的公租房已向非常住人口開放。
年輕人又問:如果我連公租房也輪不上,就只能租市場價的房子,而房租最近漲得太厲害了,一間房子漲了幾百元?!@位年輕人沒有想到,隨后房租一直在漲,一間房子上漲了近千元甚至1 000多元。
假如你既買不起商品房,又沒有購買經濟適用房、租住廉租房的資格,公租房也輪不上,但是又不想離開北京,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頂住這種可怕的壓力,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收入。這么說,是不是很沒有同情心?年輕人搖搖頭,失望地走了。
很抱歉,我非常理解80后這批年輕人,尤其是收入偏低的年輕人,幾近絕望的心態(tài)和生活窘境,可我是如此無力。與30年前相比,我們的物質技術是有了巨大進步,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忍受幾乎超過我們極限的壓力。有人想選擇回到物質匱乏但人人表面上平等的過去,但對不起,回不去了。
我所能說出的勵志語是:依靠自己,相信政府,實現(xiàn)住有所居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