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情緒與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密切相關,夏季高溫天氣的變化,會對人的精神、情緒產生負面影響,以致出現情緒煩躁、愛發(fā)脾氣、記憶力下降等現象。 這種現象也叫“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對人體的影響會更加明顯。加拿大的科學家通過對人大腦拍攝的圖像證實,人在夏季情緒會更加亢奮,身體也更加具有活力。炎熱的氣候會使中樞神經支配的植物神經發(fā)生紊亂,從而出現情緒的異常和內分泌、胃腸功能的改變,女性激素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又由于夏季出汗過多,體內的電解質出現障礙,也會表現為情緒煩躁、思維混亂、愛發(fā)脾氣、容易忘事、心境低落等,睡眠質量會降低,飲食減少,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一長,就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病,因此夏季情緒的調節(jié)就顯得十分重要。路老非常重視四季氣候變化及五臟功能失調對情志的影響,認為夏季屬火,易耗氣傷陰,當人體情志發(fā)生異常時,(如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就會由外火引動內火,致使人體的陰陽失調,從而發(fā)生多種疾病。因此在夏季,使亢奮的心情平靜下來,通過自我調節(jié),做到“心靜自然涼”,是十分重要的。
去年夏季的一天,接診一位患者,女性,27歲,主訴一周來心煩郁悶,夜不能寐,多夢易醒,納食減少,頭暈,尿黃赤,精神緊張時易發(fā)便秘,經前乳房脹痛,帶下量多。路老看過病人,認為病人屬于夏季暑熱,氣陰兩傷,陰虛神擾,情緒不寧,又加上夏季暑濕蘊結,故出現以上病癥。治以清暑益氣,溫膽寧心,佐以清化濕熱法。藥用:五爪龍,西洋參,麥冬,蓮肉,炒蒼術、炒白術,荷葉,生石膏,薏苡仁,知母,石斛,炒扁豆,茵陳,土茯苓,鹽黃柏,半夏,炒枳實,生龍骨、生牡蠣等,用藥后,患者情緒好轉,失眠好轉,能入睡,納食較前增加,繼用藥調理一個月,患者基本恢復正常。
路老認為,元氣虧乏之人,在夏季容易感受暑熱,暑邪乘虛而入,因暑與火同氣,暑氣通于心,暑熱之邪內擾心神,故出現心神不安和情緒的變化。如何在夏季,使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靜狀態(tài)呢,路老提示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1.在炎熱的夏季,要做好心理的調整,越是天熱,越要心平氣和,在心煩意亂時可以聽一聽音樂,放松心情,想一想綠林、藍天、大海等令人涼快的東西,想一些愉快的事情,以忘卻熱浪的襲擊,降低心理溫度,做到“心靜自然涼”。
2.遇到煩心的事情,要學會減負。那就是和外界多交流,找人傾訴,或和家人多聊天,驅除心中的煩惱,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愛的運動,把心中的火發(fā)散出來,通過自我調節(jié),使不良情緒轉移,恢復愉快的心情。
3.調整起居,做到起居有常。養(yǎng)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習慣(午休30~60分鐘),傍晚可到林蔭散步,晚上按時就寢,不要熬夜,堅持23∶00前睡覺,因為23∶00~
3∶00,為肝膽主時,如此時還不休息,就會耗傷肝血,出現陰虛肝旺的狀況,從而影響睡眠。
4.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多喝水,吃些開胃和清火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綠茶、啤酒、菊花露等,少吃油炸、煎烤、油膩、甜食等,可多吃黃瓜、西瓜、苦瓜等涼性食物。
5.減少外出,保持室內通風。早晨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散去人體周圍的熱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應將門窗緊閉,拉上窗簾,啟動風扇、空調,陰涼的環(huán)境能使人心靜神安。
6.在夏季梅雨季節(jié),要多吃健脾燥濕的食物,如薏米,紅小豆,山藥,扁豆等,還可多喝綠豆湯、粥等。
7.夏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心,養(yǎng)心重在養(yǎng)心情,馬克思說:“一份愉快的心情勝過十劑良藥?!泵刻鞊碛幸粋€好心情,天天開心,就是健康的保障。路老常說,“只要心情好了,病就好了一半了”,尤其是夏天,防止心火擾動,主要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心情平和了,心火會自然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