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被低估的價值洼地◎
2010年,白銀以年漲幅83%的“超級表現(xiàn)”,讓黃金這個歷來更受重視的“老大哥”,手拿著上漲20%的成績單,頓感無顏面對貴金屬界父老。當然,也讓白銀這個默默無聞的“小老弟”揚眉吐氣了一回,散發(fā)出令人心馳神往的耀眼光芒。
就連投資大師羅杰斯都不無真誠地表示:“如果我是個聰明的年輕人,我現(xiàn)在就會買白銀。這并不是什么投資推薦,但我自己確實投資了一些白銀。從歷史上看,白銀的價格要遠低于其他商品。”
作為世界上最杰出的投資者之一,羅杰斯也是一位成功的預言家。2004年,他準確預測了全球商品牛市的到來,當時就被賦予“商品大王”的美稱;2006年4月,他又準確預測出國際油價將突破100美元/桶,同時,還表示黃金價格會升到1 000美元/盎司。
此前的預測,已經(jīng)被事實驗證。這次,羅杰斯再次將“上漲”的“繡球”拋給白銀,目前來看,白銀可能已經(jīng)接住。而且,此前10年來黃金與白銀間的價格差距,也為白銀價格的上漲提供了空間。
2001年以后,黃金市場就開始進入大牛市,迎來了連續(xù)上漲的10年。同時期,白銀的價格也是一路上揚,從2001年11月的412美元/盎司,飆升到2008年的2134美元/盎司。
伴隨著2008年底美國金融危機的蔓延,大宗商品價格跌入深水區(qū)。作為逆市中的強者,2008年黃金價格上漲6%,同年白銀價格卻下跌30%。直到2008年11月之后,經(jīng)濟形勢好轉,黃金與白銀的價格才開始了新一輪的上漲。截至2009年底,黃金的價格達到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高——1 22665美元/盎司,白銀的價格卻一直沒有太大突破。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有低才會有高,在投資界也是如此。昨天或今天的低價格,才意味著有潛力或希望沖到更高的價格,而這也正是不計其數(shù)的投資者,夢寐以求意圖在投資品上所看到的特質(zhì)。
高高低低之間,顯現(xiàn)出的是巨大的獲利空間和可觀的利潤回報。
與黃金一樣,白銀也是一種稀有貴金屬,是一種古老的貨幣。雖然可能不至于與黃金的價格平起平坐,但最起碼,也不應淪落到今天相差甚遠的地步。
現(xiàn)代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埋藏在地殼中的黃金與白銀的儲量之比大概在1∶17。這種儲量上的不多,也決定了兩者在價格上的差異。在過去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黃金和白銀的比價基本穩(wěn)定在1∶16左右。
1個單位的黃金,可以兌換16個單位的白銀,物以稀為貴,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是,隨著歷史進程的推進以及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這一比率已經(jīng)悄無聲息地發(fā)生了“異化”。即使在銀價創(chuàng)造新高的2011年3月,國際銀價也只是突破了3627美元/盎司;反觀黃金,卻已經(jīng)攀登上1 44052美元/盎司的高峰。相比之下,兩者之間的價格之比約為1∶40,即金價為銀價的40倍之多。
顯然,即使白銀的價格已經(jīng)較最低時有了大幅提高,可是仍沒有跳出被不公平對待的泥潭,與一直沿用的1∶16的價格之比仍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