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堅持大清“特色”的“改革開放”(18)

重讀晚清六十年 作者:端木賜香


結(jié)果很令中國意外,小日本居然打敗了俄國熊!用馬士的話來講,庚子之亂頂多讓中國的知識階層震驚,但日俄戰(zhàn)爭卻讓中國舉國震驚!

從人種上來講,日本人在白種人面前給黃種人爭了一口氣。從東西方關(guān)系上來講,可用馬士的話概括:“日本已經(jīng)翻轉(zhuǎn)了久經(jīng)承認為東西方間當(dāng)然存在著的那種關(guān)系?!睆膫鹘y(tǒng)觀念來講,日本一個小不點島國,人少,資源少,在大清眼里不如中國的一個行省。居然把一個龐大的、中國人眼里的西方強國給打得服軟了。

“每一個中國人,甚至于不識字的農(nóng)民都不禁發(fā)問,日本究竟靠什么方法作到這樣的結(jié)果?”一句話,面對小日本的勝利,中國人民震驚了。震驚之余,他們摸出了一塊大石頭:日本立憲了!一個小可憐,立憲沒幾年,先是打敗了龐大的封建中國,后是打敗了更龐大的專制俄國。看來,立憲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

可以說,從日俄戰(zhàn)爭開始之際,立憲派就乘機大做文章。他們認為,日俄戰(zhàn)爭對中國來講,實乃一大喜事。因為,日本一旦戰(zhàn)勝俄國,就可以向清政府及守舊派們證明:“國家強弱之分,不在于種而在于制”,中國,必須進行制度改革了。除了輿論宣傳,他們還大走上層路線,江蘇名士、國內(nèi)立憲派骨干人物張謇給袁世凱寫信,斷言“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并夸袁世凱之才不在日本的伊藤、板垣等諸人之下。袁世凱聽了,心里癢癢的。遂與兩江總督周馥、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封疆大吏你唱我和,集體拉起了立憲的二胡,拉得如泣如訴的。王公大臣們當(dāng)然要受感染。國內(nèi)立憲派另一名士湯壽潛給軍機大臣兼外務(wù)部尚書矍鴻璣寫信,聲言,如果他站出來首倡立憲,“豈非中國一偉人乎?成則人人將軷以銅像,不成則奉身而退,此心可訊三光(范仲淹被貶三次,當(dāng)時的輿論稱之為三光)?!边@話說得矍鴻璣怦然心動,也轉(zhuǎn)向立憲了。與此國時,中國的一些駐外使節(jié),以駐法公使孫寶琦、駐日公使楊樞為代表,也紛紛上奏立憲,于是全國上下,一片立憲的呼聲!

老太后在后宮也看到了他們的立憲小冊子《日本憲法義解》,發(fā)表讀后感如下:“日本有憲法,于國家甚好”。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之下,太后也表了態(tài):你們都說立憲好,那咱就派幾個代表往立憲各國考察考察吧。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夏天,清政府發(fā)出派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的諭旨。晚清的憲政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問題是革命黨等不急了,革命黨不喜歡改良,不喜歡政府這種毫米推進的逗你玩式的蝸牛式改革,更關(guān)鍵的是,改來改去上面還坐個皇帝,而且是滿洲人的皇帝,所以政府真改革他們更不樂意,他們不怕滿洲變商紂,就怕滿洲出堯舜,他們搞的是革命,要的是共和,翻天覆地慨而慷!于是,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在北京正陽門車站遭遇了革命黨的炸彈。

革命黨,顧名思義,要命的主。革命之父是孫中山(1866-1925),后來的國民政府稱他為國父,國民黨稱他為永遠的總理,共產(chǎn)黨稱他為革命先行者。一合并,就可以稱他革命之父了。革命之父,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原名孫文,字德明,號逸仙。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有人稱其為“中山先生”,之后此稱謂便逐漸演化為孫中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