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呂家的三位侯爺(2)

大風歌:王立群講高祖劉邦(下) 作者:王立群


劉邦一入咸陽,進了秦宮,身處富麗堂皇的宮殿,被財寶美女所包圍,立馬傻了眼,當晚就想留宿。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樊噲?!妒酚洝じ咦姹炯o》與《史記·留侯世家》中都有相關(guān)記載,不過最讓人玩味的是《資治通鑒》上的說法。《資治通鑒》中寫道,樊噲看出來劉邦想要留宿秦宮,馬上進諫:您是想擁有天下呢,還是只想當個有錢人(沛公欲有天下邪,將為富家翁邪)?還是趕緊回咱的地盤兒去吧!當然,劉邦一時半會兒肯定聽不進去。你想啊,一介布衣好不容易登堂入室,能與朝思暮想的寶座、美女、財寶親密接觸,誰不想先好好享受一番?

元人胡三省在為司馬光《資治通鑒》作注釋時,曾這樣評價樊噲的勸諫:“樊噲起于狗屠,識見如此。予謂噲之功當以諫留秦宮為上,鴻門誚讓項羽次之?!彼J為,樊噲的功勞以這次“諫留秦宮”為最大。

胡三省的話很有見地,“諫留秦宮”的確非同一般,有著三大功效:

第一是防止腐敗。如果劉邦一入秦宮就留宿宮中,將會導致整個劉邦集團迅速腐敗。明末的李自成,清代的洪秀全,走的都是這種速亡之路。很多農(nóng)民起義之所以在成功后迅速腐敗,貪戀富貴、重蹈亡國者的覆轍是重要原因之一。樊噲作為一個“狗屠”,有這種見識,確實不容易。

第二是留足后路。自古以來,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給自己留條后路。所謂世事難測,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就是在強調(diào)若要辦成一件事,勢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更何況,劉邦想要的東西非同一般,那可是整個天下。亂世之中,想要斬獲“整個天下”的何止劉邦一人?當時,函谷關(guān)外還有一大批同時起義的義軍領(lǐng)袖正在進駐關(guān)中的路上,他們之中就有霸氣沖天的項羽。如果劉邦入了咸陽留宿秦宮,等項羽一入關(guān),他還有退路嗎?事后證明,漢軍還軍灞上僅僅兩個月,項羽便率領(lǐng)四十萬大軍入了關(guān)。項羽聞聽劉邦一心要拿下關(guān)中王,立馬決定趕緊除掉這個“禍害”。劉邦得知后極力為自己辯解,聲稱一入關(guān)就還軍灞上,是為了等候項王入關(guān)。項羽終究沒能抵擋住劉邦的忽悠,放了他一條生路。試想一下,劉邦留宿秦宮要真成了既定事實,任他如何狡辯,恐怕項羽也不會相信了吧?樊噲的這次勸諫,真是為劉邦留足了后路。

第三是爭得民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力量是絕不能忽視的。想想當年六國頑強抵抗秦國,前前后后苦撐了一百多年,最終還是被一個個收掉。可就算是這個一度強大無比,難以撼動的大帝國,終因民心盡失,三年時間便灰飛煙滅。劉邦進入咸陽那年,秦始皇才剛剛下世四年。劉邦以小亭長的身份成功滅秦,靠的是什么?是整個天下強大的反秦勢力。這股強大的力量,如山洪突至、火山噴發(fā),順者昌、逆者亡,任憑秦帝國強大依舊,任憑秦二世、秦王子嬰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兵力,連駐守長城的精銳部隊都搬了出來,用以鎮(zhèn)壓鋪天蓋地的反秦武裝,結(jié)果卻徒勞無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向背,意味著千千萬萬老百姓或支持或反對。反秦義軍的主體顯然是天下百姓。劉邦還軍灞上,約法三章,贏得的是民心,為之后定三秦、伐關(guān)東,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chǔ)。如果劉邦入住秦宮,享受帝王的奢侈待遇,關(guān)中父老定然會覺得這個劉邦與秦始皇、秦二世沒什么兩樣;但劉邦選擇還軍灞上,無形中就與秦始皇、秦二世劃清了界限。

一個屠夫能有這樣的見識,真是很不容易。雖然劉邦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樊噲能看出問題并直言不諱,確實是有過人之處。

其他人呢?難道都看不出問題來嗎?未必!此時劉邦手下有著不少仁人志士,蕭何、曹參、周勃、灌嬰、酈食其、陸賈,這些都不是“有眼無珠”的人,然而卻只有樊噲一針見血地將利害關(guān)系說了出來。當然,他這樣敢說敢做的性情還是建立在既“親”且“故”的關(guān)系之上。劉邦渴望享受、渴望當皇帝的內(nèi)心狀況,大多數(shù)人都是看在眼里藏在心里,顧忌左右而不敢多言罷了。

好在張良及時推波助瀾了一把,支持樊噲的發(fā)言,劉邦這才同意“還軍灞上”。盡管最后是張良的話左右了劉邦的決定,但不管怎么說,首先提出命題的是樊噲,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位有政治眼光的“狗屠”。

勇闖鴻門宴。

劉邦親赴鴻門宴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項羽的疑慮,但范增指使項莊舞劍卻令他身處刀俎之間,驚險異常。多虧樊噲“魯莽”闖帳,及時打斷了項莊的“表演”,轉(zhuǎn)移了眾人的視線。他舉止粗放豪爽,應(yīng)答卻粗中有細,與劉邦的鴻門說辭前后呼應(yīng),巧妙地配合著劉邦。劉邦逃席之前,尚在猶豫是否要先告辭,樊噲甩出兩句話,“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讓遲疑不決的劉邦當即下定決心,走為上。劉邦能夠成功從鴻門脫險,根本原因是項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但樊噲的勇猛和機智則是至關(guān)重要的直接原因。

擅闖漢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