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節(jié):中原亂(92)

北宋王朝衰亡史鑒:中原亂 作者:丁牧


按趙佶的原意,本是有在此住一段時間的念頭。他誦讀過不少前朝文人吟詠揚州的詩句,對這座以風流蘊藉聞名于世的南方古城很感興趣,對淮揚歌妓之芳姿艷貌亦早有耳聞。既然到了此地,何不飽覽一下其中的旖旎風光?但是方才的這場虛驚動搖了他的這個想法。這里似乎仍然不夠安全。他躊躇了一下,向童貫高俅問道,二卿之見若何?

童高二人自然是希望跟著趙佶跑得越遠越好,就異口同聲地道,為保太上皇平安,乃以過江為上。趙佶點頭道,那么便依二卿之意。

對于揚州的地方官來說,趙佶過江不過江各有利弊。趙佶不過江,童貫高俅的部隊便要隨其駐扎揚州,這就大大地加強了揚州的防衛(wèi)力量,對應付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和抵御極有可能突破中原挺進江淮的金軍,具有很大的好處。但這些人馬留在揚州,帶來的壓力和麻煩也很大。別的不說,僅錢糧開支一項,就是個相當沉重的負擔。趙佶過江,帶給揚州的好處沒了,可是壓力和麻煩也沒了。背著抱著一般沉,所以揚州的知州和通判在心里盤算下來,也不覺得太上皇立馬要走是多么大的遺憾。聽了趙佶的旨意,他們便命令屬下去指揮差役將趙佶等人的行李裝船。

沒想到這時又出了事:有人阻攔差役們裝船。

阻攔裝船的是當?shù)氐钠筋^百姓。原來,百姓們自昨日聞知太上皇駕臨揚州,且要由此前往江南,就有不少人不招自來,紛紛聚集于渡口,意欲勸諫趙佶中止南下逃亡之旅。方才趙佶一行倉皇逃奔江岸,又驚動了許多民眾跟來觀望。此時聞風來到江邊的人已說不清到底有多少,放眼望去只見是密匝匝一片人海。一些漁船也從水面上圍攏來,你擁我擠地堵住了航道。一見趙佶要走,百姓們情緒激昂一擁而上,皆懇請?zhí)匣室陨琊参橹?,坐?zhèn)揚州豎起抗金大旗。霎時間四面八方的民諫聲便勢如狂潮席卷了江岸。

揚州的知州和通判感到這事有點棘手,兩人商議了一下,就去請示趙佶,是否可暫緩過江。

趙佶見狀,惱火得很。他對這種帶有要挾性質的百姓請愿十分反感。而且人們越是請求他留下,他越覺得這個地方危機四伏非為久留之地。于是他沉下臉來下令,速將周圍的民眾驅散,不得耽擱他的渡江時間。

知州和通判只得讓下屬分頭去勸百姓離開,兩人亦親自去往來奔走喊話。但百姓對他們的規(guī)勸根本不聽,任憑他們喊叫得聲嘶力竭喉嚨干啞,不僅無人后退一步,向江邊圍過來的人反而越來越多。那知州和通判焦灼無計,額頭上都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童貫在旁看著,認為這個局面只能由他來出面收拾了。

童貫曾先后統(tǒng)率大軍鎮(zhèn)壓過宋江方臘兩股農民起義軍,在對付民眾鬧事方面是頗有些手段的。以他的經驗看,從骨子里說,草民百姓都是吃硬不吃軟,別看眼前這些人仗著人多勢眾咋呼得緊,其實是色厲內荏一盤散沙,內中真敢玩命的沒有幾個。只要官方動真格的,無論他們有多少人,頃刻之間全都會作鳥獸散?,F(xiàn)在由他站出來解決困境,正好乘機顯示一下他的能力,增加一把他在趙佶心目中的份量,讓趙佶感到他這個人確實不可或缺。

所以,他也沒向趙佶請示,便下令本部兵馬成作戰(zhàn)隊形向四周的民眾列陣展開,刀出鞘箭上弦。接著就命幾名將領馳馬陣前,同時向四方喊話,告誡所有圍聚于此者立即散去,否則即為謀反,格殺勿論。

聚眾情愿的人們見此情形先是愣住,但繼之全被童貫的武力威脅激怒。不知是誰高喊了一聲:“他們敢動手,就跟他們拼了!”這句話就像點燃了火藥筒,引起了一片炸雷似的怒吼聲。人群非但沒有離散,反倒迎著引弓待發(fā)的箭簇漸漸地向前涌來。

童貫并不是虛張聲勢,他對此早有思想準備。面對越逼越近的人群,他冷冷一笑,傳令下去,有膽敢再進一步者,毋庸遲疑,立即射殺。

揚州知州和通判萬沒想到今天這事會鬧成這樣,他們預感將要出大亂子了,俱在心里叫苦不迭。趙佶也覺這樣一來事態(tài)恐怕要鬧大,但又吃不準童貫斷然采取強硬措施是對是錯,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