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三軍將士顯神威(10)

大后方:抗戰(zhàn)八年流亡曲 作者:正一


保衛(wèi)武漢的大空戰(zhàn),繼“二一八”、“四二九”之后,還有“五一三”。前后三次,共擊落敵機近五十架,創(chuàng)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前,空中戰(zhàn)績的最高紀錄。

總想站在四樓的陽臺上,看見中國空軍是怎么把鬼子打下來的,但我始終沒能親眼看到。卻在《中國的空軍》雜志上,看到了英雄們的輝煌戰(zhàn)績,他們的照片和名字,除了閻海文、沈崇誨、陳錫純之外,還有高志航、樂以群、劉粹剛、李桂丹、巴清正、呂基淳、李鵬翔、王怡、陳懷民等等,他們?yōu)楸Pl(wèi)祖國和人民獻出了寶貴的青春生命。

在武漢的歷次空戰(zhàn)中,都有蘇聯(lián)“航空志愿隊”的參加。

當時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盡管在中日戰(zhàn)爭中是中立國,但與英、美等國不同,蘇聯(lián)除一開始就在財政經(jīng)濟和軍需物資等諸多方面援助我國的抗日戰(zhàn)爭外,還派出空軍以“志愿航空隊”、“志愿航空運輸隊”的名義,直接參加了空運任務和對日作戰(zhàn)。這當然與蘇聯(lián)的國家利益和安全有關,當時蘇聯(lián)與中國的關系,也可用“一衣帶水”、“唇齒相依”來形容,1939年的那場在中蒙土地上進行的蘇日之間的諾門坎戰(zhàn)役,讓斯大林看到了天皇窺視的眼睛,他窺視的不僅是中國,還有斯大林的蘇聯(lián)。斯大林很清楚,只有當日本人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zhàn)。”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7年12月下旬起,到1941年6月希特勒德國發(fā)動侵蘇戰(zhàn)爭止,蘇聯(lián)空軍以“航空志愿隊”的名義,先后援華兩千多人,出動飛機近千架次。他們與中國空軍并肩作戰(zhàn),在蘭州、武漢、南昌、陽新、柳州等地戰(zhàn)斗過四十七次,炸毀敵機一百一十四架,擊落八十一架;炸毀敵艦十四艘,炸傷七艘,炸死炸傷敵軍四百多人,給予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蘇聯(lián)航空志愿隊的飛行員們,與中國空軍的飛行員們結下了親密的戰(zhàn)斗友誼,他們在戰(zhàn)斗中同樣貢獻出自己鮮血和生命,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

蘇聯(lián)航空志愿隊大隊長庫里申科說:“日本人為什么要轟炸在田地里安詳恬靜勞作著的中國農(nóng)民呢?……我們要敵人付出多倍的代價,要敵人在我們的打擊下倉皇逃命?!?/p>

在蘇聯(lián)航空志愿隊的烈士名單中,包括了大隊長庫里申科,以及隊員拉赫曼諾夫、考茲羅夫、別索茨基、馬爾琴科夫、庫洛申、吉羅夫……

武漢蘇聯(lián)空軍陵園中的烈士墓上刻有這樣一段文字——

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蘇聯(lián)空軍志愿隊的烈士們的鮮血和中國人民的鮮血凝結在一起了。他們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里。

而美國退伍軍官陳納德組建的“飛虎隊”,即第14航空隊,比蘇聯(lián)空軍志愿隊晚進入中國整整四年,那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成為中國的盟友之后了。

武漢空戰(zhàn)的勝利成果——部分敵機的殘骸展覽,設在位于漢口西郊的中山公園內,網(wǎng)球場和旱冰場一帶,占地很廣。德明哥、小娘舅和我同去參觀過;后來小娘舅離漢,德明哥和我又參觀了一次。

原先,中國老百姓對于飛機,非常陌生,除了難得聽到它們在空中飛行的聲音,隨即昂首仰望以外,從未靠攏或走近過,對敵機更不必說,總之是不了解飛機的整體模樣的。直到這個展覽會,方才“見識”了一番。

展覽場上,停放著大小四架打壞的敵機殘骸。一架最大的是轟炸機,有兩個駕駛座和兩個發(fā)動機,即雙引擎。另兩架為驅逐機,一架偵察機,都是單引擎和單座位的。轟炸機從頭至尾均為金屬所制造,其他三架則除了引擎和螺旋槳,機身和機翼卻都是帆布的,只不過都有金屬架而已。這使我們感到意外。但每架敵機的機身側面和機翼下面,都漆有圓膏藥似的日本國徽,觀眾們一見,個個氣往上沖,憤慨異常,因為它意味著兇惡的侵略,意味著殘酷的屠殺!“大日本帝國”就是打起這面旗幟,發(fā)動大規(guī)模侵華戰(zhàn)爭,到處攻城掠地,奸淫燒殺,狂轟濫炸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