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漓江邊的學校(上)(9)

大后方:抗戰(zhàn)八年流亡曲 作者:正一


此外,各報紙都有自己的“專電”,或“本報訊”。而名牌報紙《大公報》在桂林出刊后,我們還能看到該報特派記者、著名作家蕭乾從倫敦發(fā)來的專稿,報道歐洲戰(zhàn)場的戰(zhàn)況,包括“不列顛空戰(zhàn)”的進度和展望,翔實而生動?!?zhàn)結(jié)束后,蕭乾出版了《人生采訪》一書,其中就收入了他在倫敦的作品,成為四十年代的暢銷書。

天池姑丈喜愛議論時事,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但議論對象一般都唯唯否否,只有名叫陳克敏的,能夠跟他大談特談,什么張伯倫和丘吉爾,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達拉第和雷諾,乃至于貝當?shù)鹊?,談個沒完。

陳克敏為無錫同鄉(xiāng),是著名左派經(jīng)濟學家陳翰笙的弟弟。天池姑丈與陳翰笙早年有交往,陳克敏也便相識了。陳克敏在重慶的財政部工作,但家眷常駐桂林,因此他每年也有兩三個月在桂林;1939年初,桂西路開設一家“肥腴川菜館”,規(guī)模較大。開張第一天,陳克敏就請姑丈全家品嘗了一頓川菜。后來,我與陳笑塵叔叔邂逅于麗澤門外老君洞,警報一解除,陳叔叔便請我吃飯,也是在肥腴川菜館。不過,二陳雖是無錫老鄉(xiāng),卻并不相識。

再說陳克敏,曾經(jīng)在黃埔軍校學習,大約并未畢業(yè),就退學,或休學了。某日,他高興地拿來幾本《黃埔校刊》給天池姑丈看;德明和我也都翻看過,里面有孫中山先生“以俄為師”的題詞,以及廖仲愷和蔣介石的“訓話”等等,內(nèi)容相當豐富。

陳克敏也會躺在煙榻上陪天池姑丈抽鴉片,但似乎沒有什么癮,抽得好玩罷了,不像軍裝皮件商“龍興”的江老板,每次敲門進屋時,總是臉色發(fā)青,看得出是“煙癮肚皮餓,實在真難過”的樣子。

姑丈和他的客人們抽的鴉片,都是我去采購的。——前面曾敘述到,水東門外往南,沿著漓江有一條名曰“特察里”的街道,集中了煙、賭、娼三大“特種”行業(yè),都是公開經(jīng)營的。在姑丈帶我們游覽七星巖后的歸途中,曾進去參觀過。但不久便遭敵機轟炸,并付諸一炬,“特察里”的賭場和妓院乃遷至江東,茍延殘喘。鴉片館停止營業(yè),煙土行只剩一家“楚衡一”,被準許經(jīng)營,位于騎樓街桂東路,靠近水東門,坐北朝南,僅一開間門面。

因為我兩周一次必去購買鴉片煙土,楚衡一那位煙容滿面的伙計或老板已跟我熟悉。只要我進門,他立刻放下正在細看的報紙,操著標準的衡陽口音打招呼,隨后介紹商品,諸如新到的“云土”如何純正,“川土”如何便宜,“黔土”則雖便宜但水分較高,等等。

當然,我總是按姑丈的吩咐,買云土八兩或六兩,銀貨兩訖,立刻離開。

原先我的任務只限于采購,后來王鳳寶為天池姑丈生下一子,德明的同父弟弟;姑丈起名“德昭”。從此開始,我就不僅采購鴉片土,連變“土”為“膏”的加工任務也得承擔了。——這是一個相當細致的“工藝”過程,邊學邊干,總算學會了,直到1941年8月我主動離開姑丈家,才最后結(jié)束這有關鴉片的任務。

此外,除去兩周一次的鴉片任務外,還有一些日?,嵤乱?,如每天劈柴,偶爾買菜,購買油鹽醬醋及火柴香煙之類,包括客人們品牌不同的香煙。好在陳記雜貨鋪就在馬路對面,臨上學前再跑一趟也不會誤事。有時,還要去井旁請人挑水,因五美路西段尚無自來水,而挑水人則往往忙不過來。

水井位于交通路接近五美路處,青石的井欄又厚又高,內(nèi)圈布滿了井繩磨出的一條條印痕,很深很光滑,據(jù)說已是百年的老井了,但水質(zhì)清冽凈潔,為自來水所不及。在井欄的外圍,常有婦女淘米或洗菜或洗衣服,加上專門跳水的,一片繁忙景象。

姑丈家的廚房,王鳳寶是掌勺的,阿毛姐是燒火兼幫廚。當漢口出生的漢荊快兩歲時,阿毛姐生下一位女兒,勵青兄起名叫“蓉英”。分娩第二天,阿毛就下床干家務了,包括燒飯和買菜。

勵青兄仍在麗澤門外麗君路的購料委員會上班,仍是“上士文書”。他沒有鴉片嗜好,煙酒不沾,并且年輕力壯,所以上班不與姑丈同行,而是早走晚歸。及至1940年夏秋之間,經(jīng)人介紹,他獲得“中國茶葉公司貴陽分公司”的一份工作,于是辭掉上士文書的職務,收拾行李,告別姑丈和姑媽,阿毛姐及德明和我,前往貴陽去了。

不久他來信說,他們公司所在的“花溪”,是貴陽的風景絕佳處,很希望我們也能去一游。他并且寄來花溪的風景照三張,分別給阿毛姐、德明哥和我各一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