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月28日(2)

日志中國(第1卷) 作者:新京報社


■ 新觀察

展出的是裸體

開放的是思想

上世紀初期,劉海粟、潘玉良等畫家就沖破世俗觀念,把西方裸體藝術(shù)引進中國。但到1979年,唐大禧的裸體雕塑《猛士》仍然驚世駭俗,被人斥為“下流”、“有傷風化”,甚至要求查辦作者。

如今《猛士》被譽為中國雕塑藝術(shù)的里程碑。自此30年,裸體藝術(shù)在中國逐漸走進平常視野:1983年,電影《原野》被禁,因為女主角的胸前扣子開了;又過5年,1988年電影《瘋狂的代價》里出現(xiàn)了浴室裸體鏡頭;1989年,電影《寡婦村》打出“少兒不宜”的招牌,票房熱賣;此后的電影《畫魂》、《紅櫻桃》、《紅河谷》等都有裸體鏡頭;去年,王小波的赤裸雕塑引起廣泛關(guān)注。

這些事件被記錄下來,多半是因為它們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論。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爭論跟上個世紀初相比,并沒有什么進步,還是在色情、道德、國情等淺薄的層面踏步,一不小心就轉(zhuǎn)著圈倒退回去了。

這反映了整個社會公眾長期形成的狹隘和猥瑣心態(tài),常常使藝術(shù)作品遭遇嚴重的輕慢和侮辱。1927年,魯迅在《而已集·小雜感》一文中就對此現(xiàn)象進行感嘆:“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赤裸身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p>

不妨舉一個例子:同樣是1979年,美國有一位女權(quán)主義藝術(shù)家朱迪·芝加哥,展出了大型裝置作品《盛宴》,39個女性生殖器形狀變換而成的圖案,擺放在39張餐桌上,由此表達作者的女權(quán)主義觀點。對于這樣的作品,你可以欣賞或者不欣賞,理解或者不理解,但是如果用色情、道德或者審美來評判,作者只會感到對牛彈琴了。

因此就裸體藝術(shù)而言,這30年只是一個開始,與其說是被欣賞,不如說是被容忍。欣賞無止境,可以不斷地探索,而容忍有限度,隨時都有可能禁止。

什么是裸體藝術(shù)?為什么要有裸體藝術(shù)?媒體總是告訴人們說,人體是美的,圣潔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這些道理當然沒有錯,但是說得太簡單、太抽象和太唯美了,有點假大空嫌疑。一般人聽了這些說法,總是為自己面對裸體藝術(shù)的不自在和性意識而感到羞愧。

陳醉在《裸體藝術(shù)論》中對“人體美”的定義是:“人體美是以審美感為存在形態(tài)的性感、美感和羞恥感的統(tǒng)一?!倍鴧枪谥性?988年北京油畫人體藝術(shù)展的前言中說得更明白:“西方造型藝術(shù)在人體中探索了幾千年,翻來覆去表現(xiàn)著人體,在人體表現(xiàn)中透露了、銘刻著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的審美情趣、思想感情和不斷遞變著的社會思潮?!?/p>

事實上,藝術(shù)固然表現(xiàn)為審美的形式,但任何審美的背后都是思想。古希臘人的裸體雕塑背后,是他們對奔放的力量的贊美,以及對世界本質(zhì)的追尋。文藝復興時期大量的裸體藝術(shù),表現(xiàn)的是人的覺醒以及人對自由的向往。現(xiàn)代繪畫中常常用扭曲的人體來表達畫家對多元世界的感受和思考。裸體正因為其性感、美感和羞恥感,以及它的直接、坦蕩和禁忌,才成為一種有力的思想方法。

因此,對裸體藝術(shù)的限制,本質(zhì)上是對思想自由的限制。未來還會有赤裸身體藝術(shù)和赤裸身體事件發(fā)生,希望在思想解放喊了30年的今天,裸體藝術(shù)不會再陷入低層次的爭端中。

□ 長 平

■ 溫故知新

從《寡婦村》開始的

“兒童不宜”

由珠江電影制片公司副總經(jīng)理王進導演的《寡婦村》近來在全國各地公演。截至1989年1月,已賣出了150個拷貝。公演時影院門庭若市。

電影界傾向于認為《寡婦村》是一部不錯的影片,但它名聲大噪,卻是由于“兒童不宜”四個字。記者在北京的一些影院門口觀察,影院廣告牌上概無例外地標上“本片兒童不宜觀看”、“本片沒有學生票”等字樣;北京兒童影院的告示牌上寫著:“接市政府通知,本片嚴禁少年兒童觀看?!?/p>

據(jù)記者了解,中國的電影審查機關(guān)——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從未對此片的發(fā)行與放映做出任何限制性建議,北京市也并未以市政府的名義發(fā)過這樣的指令。

王進說,這部通過三對夫妻兩個晚上的故事反映解放前后福建地區(qū)惠安女奇特婚俗的影片。他在去年10月接受筆者采訪時堅持認為:“這類內(nèi)容的影片確實不宜于少年兒童觀看,因為他們無法理解?!?/p>

大概這就是“兒童不宜”的原始出處。香港報紙率先登出此說,《寡婦村》兒童不宜之說也就如一股風由南到北刮遍中國。這是一次新聞界推波助瀾、發(fā)行部門欣然接受的“造風”行動。

■ 那時流行

鐵臂阿童木

流行時間:1979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流行指數(shù):★★★★★

1979年,“鐵臂阿童木”作為卡西歐的形象大使進入中國。

次年,由卡西歐公司免費贈送給中央電視臺的日本卡通片《鐵臂阿童木》開始在央視一套試播,條件是捆綁播放卡西歐的產(chǎn)品廣告。這部動畫片一經(jīng)播出,便在全國刮起了一股“阿童木旋風”,這是國內(nèi)正式引進和播出的第一部海外TV版動畫作品。以此為先河,從1981年至90年代初,國內(nèi)引進了一大批海外動畫片。

那時誰家如果能有一臺黑白電視機,每到星期天六點半,必是擠滿了爭相來看阿童木的孩子們?!霸竭^遼闊天空,啦啦啦飛向遙遠群星,來吧!阿童木,愛科學的好少年……”這首主題曲在當時風靡了校園;“鐵臂阿童木,十萬馬力,七大神力,沖啊!”這句臺詞一時風靡中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