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聲招呼也沒打。
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這是吃了敗仗跑的,又不是什么好事,打什么招呼。
當然也可能是根本沒來得及。
這邊的日軍白天打了一天,累得半死;那邊的卻不用打仗,精神還好得很。
他們沒輪到上前線,正在后方郁悶著呢,忽然聽到對面人喊馬嘶,站起身一看,橋面上已經(jīng)影影綽綽地出現(xiàn)了一大幫人。
看不清楚,但八成就是支那人。因為沒有接到任何通知或命令,說前鋒部隊又撤了回來。
那還等什么,槍炮一齊上,給他們來個半渡而擊!
橋上的日軍慘了,糊里糊涂地就被南北岸的“中日聯(lián)軍”前后夾擊,包了餃子。
半江瑟瑟半江紅,用來形容這幫倒霉蛋的下場再恰當不過。
時任19路軍參謀長的趙一肩后來描述,說當天的蘊藻浜戰(zhàn)場,“倭寇之尸,有如山積,河水為紅”--岸上的日本兵尸體已經(jīng)堆成了小山,而河水也變成了紅色。
此情此景,令這位見慣刀光劍影的將軍也生出了“慘不忍睹”的感慨。
當然說的是下元和他引以為豪的九州子弟兵。
19路軍在蘊藻浜一役中雖然也付出了重大犧牲,但在野戰(zhàn)中能轉(zhuǎn)危為安,擊退日本成建制陸軍,對于部隊士氣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舞。
以強對強
同一天,千呼萬喚的第9師團(金澤師團)終于登陸上海。
本來按預(yù)定計劃沒這么快,是師團長植田在接到下元的急電后,命令所乘船艦加快速度才心急火燎趕過來的。
這邊剛癱倒在地,那邊人就到了,接力配合得倒還算默契,但是已經(jīng)晚了那么一點。
在蘊藻浜“意外”遭到重創(chuàng)后,久留米旅團已經(jīng)一蹶不振,失去了單獨再戰(zhàn)的能力。
不管野村多么冤枉,既然敗了,板子就還得打在他屁股上。
陸軍可不會說它的久留米旅團是不聽招呼才吃敗仗的。責任還在海軍,這幫人根本就不會打仗,自己打打不贏,給他部隊指揮吧,卻把我們給的那一份也搭進去了。
海軍的存在,真是帝國軍人的恥辱。
聽說上海那邊又敗了,軍令部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下去,這回連他們也沒了自信:是不是我們海軍真的陸戰(zhàn)不行?不會吧……
打仗可不是請客吃飯,參謀本部一點沒客氣的,連思想工作也不做,就立即宣布走馬換將,任命第9師團師團長植田謙吉中將(陸大21期)接替指揮,成為日軍的第三任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