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節(jié):憤怒也是精神壓力(3)

今天你可以不生氣 作者:(韓)全謙求


筆者在某大學的學生心理咨詢室工作的時候,一個后輩的叔叔去世了。據說是在餐廳和一些沒有教養(yǎng)的年輕人吵架時太過生氣,當場倒下。雖然醫(yī)院就在那家餐廳前面,但他卻因腦中風而直接去世了。此外也還有一些例子。

容易憤怒的人更容易出現心肌梗塞或心絞痛,發(fā)病率是普通人的三倍。就算考慮到吸煙、血壓、膽固醇、體重、飲酒、家族遺傳史等其他致病因素,上述結果也是不變的。

在過去的4~5年間,經常憤怒的人和一般人相比心臟病的發(fā)病率是三倍左右。

表達憤怒情緒時,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出現腦中風,幾率越是平常時的2倍。

讀到這里,可能部分讀者會有這樣的想法:“既然憤怒有這么惡劣的影響,那我以后可不能再憤怒了。”但我要糾正的是,憤怒時選擇一味地隱忍也并不是什么好方法。我們再來看一個相關事例。美國波斯頓大學和威斯康辛某研究所在過去的10年里對馬薩諸塞州的3700名民眾展開調查,得到了非常驚人的結果。一直隱忍的妻子與敢于和丈夫吵架的妻子相比,因心臟病等各種疾病而死亡的幾率要高4倍左右。

研究結果還表明抑制憤怒還與癌癥有所關聯。即,不會表達憤怒的“病態(tài)的善良”的人屬于更容易患癌癥的C型性格。換而言之,那些內心很不舒服但卻強裝笑容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癥。4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到底該不該表達憤怒?

我的忠告是,表達憤怒時要適當。那么,究竟應該如何表達憤怒呢?這個主題在《第十原理》中會有詳細介紹,這里就先略過不表了。不過,只要你認真理解和實踐《第十原理》之前的九個原理,就可以從根本上降低滋生憤怒情緒的次數,讓你不必為如何表達憤怒而苦惱。

另外,憤怒還與糖尿病、自殺等也有密切的關聯,同時也與頭痛、腰痛、失眠癥、胃潰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關節(jié)炎、哮喘、慢性疲勞征候群、慢性瘙癢癥、濕疹、青光眼、酒精中毒、肥胖、過食癥、拒食癥、憂郁、家庭暴力、濫用藥物等相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