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她們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能干、好強、聰明和自信,讓我看到了中國女子的影子。
平心而論,利比亞的婦女擁有的權利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婦女相比,已經(jīng)是非常奢侈的了。1969 年“九一”革命之后,卡扎菲執(zhí)掌了政權,從生活和社會各個方面提高了利比亞婦女的地位——比如號召社會改變對婦女的歧視,讓夫妻雙方在家庭中擁有平等的權利;實行全民免費義務教育和男女同校制;規(guī)定婦女享有普遍就業(yè)的機會等等。最為明顯的應該是教育和就業(yè)方面,據(jù)說上世紀70 年代初利比亞女中學生在校比例還僅僅為學生總數(shù)的18%,到了80 年代初,就已躍至41%。如今利比亞的女大學生數(shù)量逐年遞增,已經(jīng)是所有北非國家中最高的了。
女子學校
在利比亞,頗有當?shù)靥厣木褪潜榈乜梢姷呐訉W校。這種學校類似我們國內的職業(yè)培訓中心,教授計算機、語言等技能,不同的是它專為女孩子開辦。據(jù)說這樣的培訓學校在當?shù)睾苁軞g迎,很多人家的女孩若考不上大學都會被家長送到這里學習一門技能。
我們公司附近就有一家名為“利比亞女孩”的這樣的培訓機構,每天下午放學時間門口都是車水馬龍,擠滿了剛下學的女孩子和前來接她們的汽車,那情景和國內中學放學時的情景倒頗為相似。
女子敢死隊
卡扎菲主張婦女和男子一樣服兵役,他為此曾做過這樣的解釋:“我答應過我的母親,要提高利比亞婦女的地位。雖然我的母親是個文盲,但她是部落里最厲害的射手。我覺得婦女應進行作戰(zhàn)訓練,這樣她們才不會成為敵人的獵物?!?/p>
為了不讓婦女們“成為敵人的獵物”,卡扎菲成立了女子軍校,招收本國甚至阿拉伯各國的女子。軍校學制為半年到兩年,女兵們在這里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從隊列操練、刺殺、格斗,直至操縱雷達發(fā)射殺傷力很大的蘇制導彈。上世紀80 年代的時候,卡扎菲親自為利比亞第一位女上校授勛,并且組建了自己的元首衛(wèi)隊。這個別號“女子敢死隊”的神秘衛(wèi)隊,恐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全部由女兵組成的貼身衛(wèi)隊。她們與卡扎菲可謂是寸步不離,實施24 小時全天候貼身保護。每當卡扎菲出行時,她們都會緊跟其后“護駕”,成為其身邊的一道特殊的風景線。2010 年卡扎菲訪問意大利,身邊就是有這么一位一身綠軍裝的女衛(wèi)士緊隨。雖然這個老卡上校帶美女、住帳篷的慣例早已為各國所熟知,但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還是難掩好奇心,饒有興趣地對美女保鏢上下打量,而對方卻對總理的友好示意無動于衷,始終一臉嚴肅,眼神凜然而極具殺傷力。這一經(jīng)典鏡頭被記者們拍攝下來,一時在網(wǎng)絡上盛傳。
多姿多彩的職業(yè)婦女
卡扎菲說:“利比亞的婦女是最自由的,她們可以選擇想要的任何職業(yè),可以當飛行員、軍事人員或腦外科醫(yī)生。西方女性并沒有真正的自由,她們要與男人競爭才能生存?!蔽腋悴欢疄槭裁匆f西方女性沒有真正的自由,但至少,利比亞婦女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她們相繼揭開面紗走出家門,在政治、法律、教育、經(jīng)濟、健康等行業(yè)領域中嶄露頭角。女法官、女飛行員、女醫(yī)生、女警官、女大使、女工程師、女校長等在利比亞并不少見,甚至總人大社會事務秘書(相當于副議長)、公共教育人民委員會秘書(教育部部長)、市人民委員會助理秘書(副省長)等職位也都有過女性擔當。最讓利比亞人津津樂道的,是聯(lián)合國第59屆人權委員會主席就是一個名叫哈賈吉的利比亞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她被視為利比亞女性解放的標志,得到利比亞人的普遍尊重。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也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利比亞女性,她們中有受過西方高等教育任職于著名監(jiān)理公司的;有自己獨當一面開辦認證公司的;有從培訓學校畢業(yè)靠著流利的英語在航空公司做票務的,也有出身貧寒,在化妝品商店里做柜臺銷售的。雖然國籍和膚色不同,但她們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能干、好強、聰明和自信,讓我看到了中國女子的影子。
然而不能不面對的是,這些群體并不能代表利比亞婦女的全部,還有相當多的一些人,就像前一篇文章里那個怪獸婆婆一樣,有著傳統(tǒng)得不能再傳統(tǒng)的思想。還有相當多的獨立女性受著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在婚后不無遺憾地辭去公職,一心擔負起生兒育女、主持家務的使命。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缺乏物質動力的,因為利比亞是產(chǎn)油大國,人均GDP 相當于中國的兩倍,一般家庭里僅靠丈夫的收入就足夠養(yǎng)活家人。再加上利比亞地廣人稀,鼓勵生育,很多女性婚后都會生育四五個孩子,因而會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婚后安心相夫教子。
第二種是缺乏精神動力,不少利比亞男人的頭腦里有大男子主義思想作祟,他們認為老婆拋頭露面掙錢說明丈夫沒有能力養(yǎng)家,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時絕不會讓自己的老婆出去工作的。這種思想應該是很多利比亞男人的通病,他們堅持并且認為這樣的想法是對女性的尊重和照顧。鄙人之所以堅持不去公司附近的超市買東西,就是因為每次去買,那個樂呵呵的老板都會非常關切地詢問我有沒有男朋友了、怎么還不趕緊找、父母想不想我、干嗎跑這么遠之類的讓我徒生傷悲的話題。
如此種種,你便不難看到利比亞另類的婦女生活。在大街上行走,你既可以看到一身戎裝的女兵們英姿颯爽地從你身邊走過,也可以找到披著一塊大花布裹得嚴嚴實實的女人靜悄悄地飄過;既可以看她們和化妝品店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柜臺銷售商討如何美容的問題,也可以看到她們結婚后一個個相繼辭職,像小燕姐一樣蟄居家中,只有在薄暮時分才能坐上丈夫的私家車瀏覽戶外風光。你既可以和大學的女學生暢談理想和詢問她暗戀的對象,也可以看到畢業(yè)后總有那么一些人依父母之命嫁給了一個從未謀面的人,甚至是四個妻子中的一位。倘若是嫁給了自己的表兄堂兄你也不要奇怪,因為這是大多數(shù)媒妁之親都會選擇的方式。
這就是另類的利比亞婦女,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間徘徊與掙扎。相信有一天,她們會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