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越大,利潤也就越大。王榮森考慮一番,決定還是迎著風險而上。她拿出多年辛苦積攢的全部積蓄250萬元,然后回溫州老家動員親朋好友入股,又籌集了230萬元。拿著這480萬元,她在延安承包了三口勘探井。
從此,王榮森的命運就與這三口井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開采油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頂著風險的壓力,還要忍受工地的辛苦,應(yīng)付各種意外。王榮森像男人一樣,終日戴著滿是油污的安全帽,忍受工地上的一切辛勞。不幸的是,1997年,王榮森的丈夫在打井的時候中暑死亡,這對她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可她還是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好在一年后,其中一口井出油了。
成功開采出石油的王榮森并未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再次返回溫州,拉攏了一些合作伙伴,獲得了3600萬元的資本,買下了30口油井的開采權(quán),準備大干一場。
第一次開采的三口井成績還不錯,有消息稱日產(chǎn)7噸。但好景不長,這三口井出油越來越少,半個月之后就沒有油了。王榮森不但自己血本無歸,還欠了很多債,很多跟她一起投資的生意伙伴也賠慘了。最慘的時候,王榮森連買車票回家的錢都沒有,窮困潦倒,甚至為了吃飯而到處借錢,不得已的時候甚至到別人家中做保姆。加之丈夫的去世,接連的打擊幾乎讓她精神崩潰。
即使如此,王榮森依舊沒有放棄打油井的念頭,在沒錢買火車票回家的情況下,她仍舊想不惜一切代價引資,試圖東山再起,但此時國家政策的轉(zhuǎn)向,才是對她毀滅性的打擊。盡管如此,一直到最后,她都沒有放棄繼續(xù)開采油井的希望,直至人們徹底失去她的消息。
接下來的故事,就像一個傳說了。
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民營投資石油要面臨極大的風險。在巨大風險面前,王榮森那點投資根本不算什么,后來她又投巨資開采油井,但都沒有石油,巨資都填了無底洞,一度浩浩蕩蕩的石油開采工程,就這樣泡湯了,王榮森不但沒賺到錢,反而還賠了好幾百萬。
再后來,沒有人能找到王榮森的蹤跡了。有人說她去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了,不打出石油誓不罷休;有人說她為了還債,四處打工去了;有人說,她已經(jīng)消失了,誰也聯(lián)系不上;甚至有人說,王榮森經(jīng)受不住打擊,已經(jīng)離世了。
在溫州炒油團的消息傳播得最激烈的時候,很多溫州商人都表示,如果政策允許并且有技術(shù)支持的話,都愿意嘗試一下投資石油,畢竟在國際油價大漲的情況下,開采石油算是一項很不錯的投資。但真正進入這個行業(yè)的溫州人不多,王榮森只是一個典型。盡管她的投資以失敗告終,但她為開采石油所付出的努力,卻依然讓很多人為之動容。
回顧王榮森開采石油的經(jīng)歷,我們還是獲得了很多有益的信息。她勇于冒險開采石油的膽識,令我們敬佩;她為這份事業(yè)所付出的努力,令我們動容;她的那種應(yīng)對命運的嚴峻挑戰(zhàn)所表現(xiàn)出的再敗再戰(zhàn)、百折不撓的精神,令我們肅然起敬。她身上所體現(xiàn)的那種堅持不懈的意志力,正是溫州人頑強創(chuàng)業(yè)的真實寫照,也是溫州資本不斷壯大的力量源泉。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當石油開采技術(shù)提升到一定高度時,敢于為天下先的溫州人一定會率先站出來,將民營投資油井的傳說變?yōu)楝F(xiàn)實。屆時,國家也許會像對待其他行業(yè)一樣,將石油行業(yè)對民企逐漸開放。畢竟,這項投資有助于緩解中國的能源荒,有助于改善中國石油企業(yè)的現(xiàn)狀,打破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巨頭低效壟斷中國石油市場的局面。
總之,只要民企開采石油的條件成熟,溫州人對石油的投資夢想總有一天會變?yōu)楝F(xiàn)實,挖油井將不再是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