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霸道”、“王道”和“雜道”(4)

卓越領(lǐng)導者的智慧 作者:陳樹文


(二)“王道”

“王道”來自于儒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儒家學說作為一種治理社會、國家的比較完備的理論,也十分重視人性的問題,但是儒家的人性論代表了一種與法家相反的傾向。孔子推行“仁政”,將“仁者愛人”用之于治國?!洞蟮蓝Y記》記載,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曰:“人道政為大。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泵献又鲝垺巴跽薄!巴跽迸c“仁政”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是主張將“仁”的觀念與政治相結(jié)合,用仁德來治理國家。孟子之所以提出“王政”的概念,就是相對于戰(zhàn)國時期的“霸政”,是在與“霸政”比較與區(qū)別上提出來的。孟子認為“霸政”是以力服人,即用武力與刑罰服人,而非心服,服得不徹底?!巴跽眲t以心服人,用德化教育服人,使天下人心悅誠服?!巴跽币脖蝗藗兎Q為“王道”。

“王道”是隱含著“人性善”為前提的??鬃诱J為:“人之初,性本善?!泵献用鞔_提出“性善論”的人性假設,來作為他的“仁政”理論基礎(chǔ)。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仁、義、禮、智”,而且“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那么為什么后來“性相近,習相遠”了呢?原因是“茍不教,性乃遷?!笨酌线€把“善”作為社會和諧和安定的重要基礎(chǔ),致力于教人們?yōu)樯?。因此,“王道”思想主張以“性善”為起點,要求“懷柔”,通過“德化教育”長善救失。

“王道”論者極力反對“霸道”論下用刑罰統(tǒng)治百姓、用武力征討天下的統(tǒng)治方式,主張“以不忍仁之心,行不忍仁之政”。那么如何實現(xiàn)“仁政”?孟子認為,就是要“存其心,養(yǎng)其性”,“以養(yǎng)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倍姨貏e強調(diào)“以不仁而得國家者,古來有之;以不仁而得天下者,古來沒有之”,提出了“仁政”、“禮制”的領(lǐng)導管理思想。關(guān)于“仁政”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孔子是以“愛”來釋“仁”的。孟子的認識也與孔子完全一致:“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領(lǐng)導者把下屬當成了牛,下屬就會把自己當成人;領(lǐng)導者把下屬當成了人,下屬就會把自己當成牛。“王道”的主張就是以仁愛為基礎(chǔ),以和諧的秩序為目的,以倫理控制為手段,用“德”和“禮”來補充“政”和“刑”的不足。重視的是發(fā)揮人格內(nèi)在的管理力量,如道德的約束力、向善性、資力、傳統(tǒng)等,通過內(nèi)省、修煉、揚善等方式來實現(xiàn)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xiàn)領(lǐng)導的管理目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