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節(jié):工業(yè)化和信息化時代的休閑傳播(3)

傳媒競爭法則與工具 作者:張立偉


球土化休閑新景

美國文化社會學家羅蘭·羅伯遜提出球土化(glocalization),由globalization(全球化)與location(本土化)兩個詞拼合而成,強調(diào)兩者的互動發(fā)展。給了我們一個新視角,這不正是當代中國休閑的典型特征嗎?

《新周刊》記者曾挑出一些有意味的詞:波普/波希米亞/性感/養(yǎng)眼/香艷/板磚/灌水/創(chuàng)意經(jīng)濟/原宿/教父/維京/涂鴉/皮草/旗艦店/首映/檔期/無厘頭/創(chuàng)作人/話語權/風頭躉/狗仔隊/像素/藍牙/菲林/范思哲/甲殼蟲/哈根達斯/無印良品/寶麗萊/路易威登/川久保玲/飄一代/坎普……記者感嘆:相信30年前,能看懂其中3~5個詞的中國人,是非常罕有的。但現(xiàn)在,它們已構(gòu)成時代話語。我們的生活,早已面目全非。 這些詞,部分反映出中國休閑的國際時尚。信息化促成了休閑的全球同步,奧斯卡頒獎,中國影迷與美國粉絲同一時刻尖叫!

但這不妨礙中國影迷轉(zhuǎn)身去農(nóng)家樂打麻將,甚至邊和麻將邊尖叫!本土化是休閑的另一景觀,且挑些更本土的詞:棋牌/歌舞/演藝/展覽/公園/旅游/主題餐飲/商業(yè)街/酒吧/茶座/集郵/收藏/攝影/手編/美容/浴足/園林/花鳥/寵物……都早已成為大眾休閑。但其中任何一項都不是純本土。“球土化”概念的深刻在于,它揭示出全球化過程中的二律悖反:全球化推進到民族國家或地區(qū),它遲早經(jīng)過“本土化”的改造;而當今的本土,也是經(jīng)過“全球化”浸染的本土。

這意味著什么呢?首先,休閑傳播不單是娛樂,而是大量進入新聞。就說以上兩串詞,仍有一些現(xiàn)象還沒得到及時深入報道。并且,球土新景是不斷變化的,農(nóng)家樂是典型的本土休閑,但有些也與國際接軌評“星級”了。從球土互動角度看,真有報不完的題材。其次,休閑傳播不是電視的專利,而是普遍進入其他媒體。報紙副刊增加以上內(nèi)容,那才容易“副刊新聞化”;設置??踩菀讓?瘯r尚化、國際化、分眾化。再次,休閑傳播不僅傳遞信息,更是豐富體驗。不可能每個人都玩波普,但通過媒介體驗波普藝術如何出現(xiàn)在時裝、漫畫、膠紙、搖滾唱片……不也挺好么?這是普利策當年搞女工選美,對大眾不惜篇幅報道貂皮大衣、鉆石項鏈的深意,現(xiàn)實生活處處與媒介相同,還要你媒介來干什么?麥克盧漢說“媒介即按摩”,媒介的功能之一就是豐富體驗——“愛我,就帶我去吃哈根達斯”——商業(yè)不商業(yè)無所謂,關鍵是這樣的報道打開了想象空間,一個好靈好靈的女孩——“愛我,就給我擺個雷人甫士”——“愛我,就跟我去菜市同肉販討價還價”——“愛我,就給我唱個周星星的經(jīng)典:小人本住在蘇州城邊……”這個紅袖不添香光添亂,我想應該是非法的……

學習性休閑增加

球土休閑新景是平面展開,還有新增的休閑層面。從人文角度看,可以把休閑活動大體兩分:消遣娛樂性活動和學習提高性活動。后者主要指閱讀自修、業(yè)余愛好(攝影、收藏、設計、發(fā)明、繪畫、書法、運動、音樂等)以及各種公益活動和志愿者行為。工業(yè)化時代,休閑是辛勤勞作之后的消遣放松,娛樂性休閑占據(jù)主體地位,“休閑娛樂”也成為固定詞組。而信息化時代,也是進入知識社會。終身學習將成為普遍現(xiàn)象,那就必然導致學習性休閑的增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