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言(1)

百年謊言 作者:(美)蘭德爾·菲茨杰拉德


我們在對自己做什么?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我們人類從事了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化學實驗。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連同我們的孩子、我們的父母和我們的祖父母,都成為這項試驗里的小豚鼠。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健康、我們的財富和美好的初衷,都被用來驗證一種觀點:現代科學能夠改進自然界中的食物和藥物。

我之所以想到把后文所述的內容稱之為“百年謊言”,是緣于對自己家人的關注,因為他們似乎進退維谷,正滑向非健康的泥潭。我的弟弟身體超重,很明顯是處方藥有副作用,再加上飲食中有加工食品所致,肥胖引起了II型糖尿病,醫(yī)生確診后又開了更多的藥讓他每日服用;我父親因為關節(jié)炎服用過處方藥Vioxx,結果出現中風,成為該藥的數千名受害者之一——后來該藥因為存在健康隱患而被迫撤市。我的父母因為各種病痛,每天要服用七八種處方藥,從治甲狀腺紊亂的到治高血壓的,而其中某些藥是為了抑制其他藥的副作用。我父母每個月總共需要花900美元在藥上,比伙食費還高。

我妹妹因為纖維瘤,41歲時切除了子宮,這些腫瘤是在她出車禍受傷并接受類固醇注射治療后幾個月迅速長出來的。有很多像她這個年紀的女性朋友也做了子宮切除術,另一些則被發(fā)現患有不孕癥。“假如這種趨勢繼續(xù)下去,”她在2005年動完手術后對我說,“我們會將把自己毒得斷子絕孫,而且這話絕不夸張?!?/p>

我的朋友和熟人同我一樣,都是“嬰兒潮”(BabyBoom)時期出生的,有的還更年輕。他們中有三人正在和各種癌癥進行搏斗,三人正處于癌癥康復期,三人患上了多發(fā)性硬化癥(multiplesclerosis),一男一女得了艾滋病,兩人受到晚期帕金森癥的折磨,兩人三十幾歲就得了克羅恩?。–rohn’sdisease),還有三人出現了嚴重的偏頭痛和食物過敏,以至于醫(yī)生半開玩笑地說,他們一定是“對文明過敏”。

我朋友圈子里的人接二連三地病倒,這反映出一些宏觀規(guī)律正在我們文化中發(fā)揮影響。在這30年當中,我一直在給報紙和雜志當調查報道記者,我的新聞職業(yè)生涯通常取決于能否在公眾、政府和企業(yè)的活動中辨別一些規(guī)律,有時,只有當我想象出更大的歷史語境時,這些規(guī)律和趨勢才能被觀測到。為了能超然物外地作宏觀考察,我假裝自己是一個他鄉(xiāng)異客,一個訪問地球文明的外星人,然后看這里是否合理。

你將要面對的模式和觀點也許看上去很荒誕不稽或杞人憂天,和你習以為常的世界觀格格不入,以至于你會感覺自己是置身于異邦的陌生人,但請你不要因為這些警示而躑躅不前。我們都時不時地需要這樣的敲打來震醒自己,從而看到我們有意無意忽略的更大真相。

和很多人一樣,我大多數時候都把食品和健康當成理所當然的事,直到身體出現了健康危機,我才會想到原來自己也受制于自然法則。一旦危機過去,一旦醫(yī)療技術治愈了我的癥狀(或相反),我肯定就會慢慢地恢復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再次胡吃亂喝。

在為寫作本書而進行的研究中,我開始看見一些深刻的規(guī)律已被越來越多的證據所證實:盡管我們精密強大的醫(yī)學技術能讓危重病人繼續(xù)存活,讓人均壽命變長,但我們人類的整體健康狀況卻在不容樂觀地迅速下滑。在過去的100年里,我們的癌癥死亡率從總死亡數的3%增加到20%;我們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從總人口的0.1%增加到近20%;心臟病在100年之前幾乎聞所未聞,但如今每年會奪走70多萬人的生命;與此同時,醫(yī)療費用不斷上漲,和世界上其他工業(yè)化國家相比,美國每年花在每人身上的醫(yī)藥費是別的國家花費的兩倍之多。

更讓我震動的是一些新聞報道。它們的標題危言聳聽,讀起來咄咄逼人,讓我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因此我通常對這樣的報道置若罔聞(你們當中的很多人可能也是如此)。但后來我開始意識到,我們對食物、藥物和衛(wèi)生的選擇是多么的危險。這次,我開始密切關注此類新聞報道,它們在2004年的幾個星期之內涌現出來,讓這種危局和置身其中的我們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在根據科學雜志《公共健康》(PublicHealth)的研究而作出的第一份報道中,我了解到的事實是:從1974年到1997年間,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九個西方國家,大腦疾病的死亡率,如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disease)、帕金森癥和運動神經元紊亂(motorneurondisorder)等,增長了兩倍。研究人員發(fā)現,最可能的原因是農作物中播撒的農藥、我們食用的加工食品里添加的合成化學物,和我們現代生活中幾乎無處不用的工業(yè)化學制品。“原因不止一個,”該項目的英國研究人員之一科林·普里查德(ColinPritchard)承認,“大部分時候,我們并不研究這些化學制品放在一起會產生什么樣的復雜反應。”

食品似乎是毒性的主要元兇,因為在被研究的十個國家里,只有日本的大腦疾病死亡率沒有增加。很明顯,這是因為日本人的飲食比西方人更加健康。當日本公民移居到西方國家,并開始食用加工食品之后,他們的發(fā)病率就會超過日本國內的整體發(fā)病率。

在讀到這個報道后的第二天,我收聽了一個廣播節(jié)目,里面有一位加州環(huán)保官員做了如下的警示:最近的水源檢測顯示,在該州60%的河流里,氟西?。≒rozac)、利他林(Ritalin)和抗生素含量都過高。這樣的污染究竟是如何發(fā)生的呢?因為人們將他們多余的處方藥都傾倒進這些水體中,直接或通過身體廢物將它們沖到下水道和排污系統(tǒng)里,這些化學制品進而從那里滲入地下水。我不得不懷疑,這些藥物對魚類和野生動物會有什么影響,人類食用這些受污染的魚類后,身體組織內的毒素會累積到什么程度。

幾天之后,我又碰巧讀到了另一則更讓人不安的報道。美國超市食品被有毒的化學阻燃劑污染了。(是的,你沒看錯?。┮环N縮寫為PBDE的化學阻燃劑被用在地毯、電器和家具中,然后又被吸收到動物的脂肪組織中。經過對全國超市的抽樣調查,這些動物被加工成食品后,已經污染了32種普通名牌食品中的31種。這個發(fā)現是經過對32種產品(包括冰淇淋、雞蛋、牛奶、黃油、奶酪、雞肉和火雞)的調查和化學分析后做出的,并刊登在一份同行審查的科學期刊《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上。在可檢測的水平上,只有脫脂牛奶不含有PBDE分子。一旦進入人體,PBDE能夠在我們的組織內停留很多年,甚至終身。還沒有人研究過何種濃度的PBDE會對人體有害,但動物實驗顯示,這種化學制品對神經系統(tǒng)、荷爾蒙功能和生殖器官都有破壞和致癌作用。

經過一點點深入調查后,我找到一份由國家海洋大氣局(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主持的研究報告,其中描述了PBDE是如何在密歇根湖幾百英尺深的沉積物中聚集。魚將PBDE吸收到它們的脂肪組織當中,然后又將這種化學物質轉移給吃魚的人。“這些化學物質正在全世界出現,”協助起草這份報告的威斯康星大學科學家比爾·遜左格尼(BillSonzogni)警告說,“五大湖區(qū)因為其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指的是魚類吸收毒素,當人類食用這些魚的時候,這些毒素就在他們的脂肪組織中積累——譯者注)污染物的食物鏈有時可以成為世界其他角落的觀測哨?!?/p>

另一份測試人體組織中毒程度的報告來自英國。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WildlifeFund)的資助下,研究人員對七個家庭進行了全面驗血,結果發(fā)現在父母子女的體內,至少含有75種合成化學物,包括農藥和電器上的聚氯聯二苯(PCB)。

《百年謊言》 第一部分 導言:我們在對自己做什么?(3)

另一份測試人體組織中毒程度的報告來自英國。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WildlifeFund)的資助下,研究人員對七個家庭進行了全面驗血,結果發(fā)現在父母子女的體內,至少含有75種合成化學物,包括農藥和電器上的聚氯聯二苯(PCB)。

一個來自威爾士的九歲農村男孩阿爾溫·瓊斯,被發(fā)現感染了29種不同的有毒化學物質,盡管他出生時,有幾種化學制品因為存在健康隱患已被禁用很多年了。阿爾溫的母親伊妮德被發(fā)現體內含有21種有毒化學成分。她對試驗結果做了很有哲理的詮釋:“這說明我們竟置身于如此繁多的人造化學制品當中。我們體內能有多少種、我們孩子體內累積的速度,都是難以預測的事情。讓我擔憂的是,我們竟然對家庭日用品中的成分、它們潛在的健康影響都不夠了解?!?/p>

后續(xù)研究更加令人不安。紐約西奈山醫(yī)學院(MountSinaiSchoolofMedicine)發(fā)現,在九個志愿者的血液和尿液內,平均存在91種工業(yè)合成物、污染物等化學合成物,而他們在職業(yè)或地理上都與這些化學物質以及產地沒有聯系;這91種合成物中一半以上據知會導致先天缺陷、癌癥或人體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紊亂。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對2400名成年人和兒童進行了一輪更加廣泛的測試,結果在受試者體內發(fā)現了200種以上合成化學毒素,并懷疑另幾百種化學物也有存在的可能。

“在這種污染的影響下,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了這個星球表面受毒害最深的物種之一。”葆拉·貝利·漢密爾頓(PaulaBaillie-Hamilton)——這位畢業(yè)于牛津大學的英國醫(yī)生及食品毒性的權威研究員認為。她還說:“實際上,我們自己中毒很深,假如人類是食人族,那我們的肉將不適合自己食用?!?/p>

我們?yōu)槭裁磿兊眠@么有毒?是什么把我們的文化和個體推向危險的境地?我們如何才能返回到一個健康無毒的未來?在我為寫作本書而進行研究時,有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