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總結識人方面的經驗非常多,《呂氏春秋》中有識人“八觀”。更早即商末周初的時候,周文王就發(fā)明了鑒識人才的“六征法”:
第一是“觀誠”。誠是誠實的誠,就是觀察一個人是否誠信。
第二是“考志”,就是通過言語來考察一個人是不是有志向。
第三是“視中”,即通過聲音和氣息判定一個人內心是否有浮氣。
第四是“觀色”,就是觀察一個人的外在表情。
第五是“觀隱”,這是最難的,即平常我們說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傳統(tǒng)相術把觀察一個人的內心放到了最要緊的位置上。
最后一個是“揆德”,即看一個人有沒有道德情操。中國古代此類記載非常多。如《史記》記載劉邦去世前,想到呂后已經要代替劉氏天下,安排后事說“安劉氏者必(周)勃也”。周勃雖然不善于言辭,但很忠誠,最后能夠安定劉姓江山的,一定是他。果然,后來陳平和周勃兩個人聯(lián)手平定諸呂之亂,穩(wěn)定了漢朝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