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太平通寶(2)

鬼馬郎中之龍眼 作者:范修文


2

一轉眼,這都過了十二個年頭了。雖說現在不算是非常有錢的人,但是比起一般人,曾致庸算是相當富有了。

記得當年去申震市不久后,他又找機會,去了次趟香港,在他舅舅陳克良的店中,見到了一個日本旅客。陳克良介紹了兩人認識。那日本人就是上次購買“太平通寶”的收藏家,名叫尾臺道明。

從尾臺道明那里他才知道,那枚碩大精美的“太平通寶”是太平天國的鎮(zhèn)庫錢,存世量極為稀少,算得上是絕世珍品。

但陳克良與曾致庸并沒有后悔以當時那個價格出售,與尾臺道明相識之后,尾臺道明便一直追問曾致庸有無其他古董,如果有的話,一并以極高的價格收購。

這對于曾致庸來說,是個極大的誘惑,雖說現在在申震市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可是才剛剛起步,需要錢的地方很多,能得到日本人的支持無疑是錦上添花好事。但是,目前以國內的形勢而言,和日本人打交道,那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還是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中間通過陳克良,曾致庸還是間接得到了許多幫助,生意才能一直越做越大。最后,敵不過人情,把剩下的那些古物,全都賣給了日本人。

尾臺道明在得到了這些古物后,對曾致庸非常感激,一度邀請兩人在香港吃飯談話。

兩人一直對尾臺道明的背景不甚了解,一直也以為是普通的收藏家,直到有一回,尾臺介紹了一位日本的明星他們認識后,才知道,尾臺道明,是日本的一位漢方醫(yī)師。

尾臺道明,是日本漢方醫(yī)學后世派的一位非常出色的醫(yī)師,在二戰(zhàn)期間,曾在日軍中擔任醫(yī)官的角色。戰(zhàn)后,在京都開了一家診所,得到當時日本三大財團之一藤平世家的支持,進行了以中醫(yī)方劑為對象的藥劑研究。

那個明星,就是掛在曾致庸書房中的藤平健一。作為家族繼承人的藤平健一,從來沒有把心思放在家族的事業(yè)上,反而是喜歡美食,一門心思琢磨料理。在很小的時候,就是因為一次攪拌機使用不當的事故,令右手的小指和無名指都失去了。

失去了兩指,沒有令他氣餒,反而是更加地狂熱起來,特別是對中國的藥膳,更加專注,認為藥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便與京都“知新堂”的尾臺道明熟絡起來,尾臺道明為了討好藤平健一,更是極盡其所能事教導藥膳知識給他。

尾臺曾經在新加坡見到過一姓曾的商人,偶然從那人口中得知,這世上有種醫(yī)術能令人斷指再生,他便上了心,非要把這門技術弄上手,從而在藤平家族前立穩(wěn)腳根。

當時世界的中成藥市場,有90%皆為國外壟斷,而日本是其中的大頭,倘若尾臺得到藤平的絕對支持,他們知新堂便可以成為日本漢方醫(yī)學眾多流派中最大的一支,整個東洋傳統(tǒng)醫(yī)學協會唯知新堂馬首是瞻,即便是日本海峽對岸所謂天朝上國,也不得不服氣。在市場面前,一切辨解都是蒼白的。

所謂中醫(yī),不過是中國發(fā)芽、韓國開花、日本結果而已,到時,中國人來大日本帝國留學中醫(yī),那是多么地令人揚眉吐氣啊。

這個想法,其實在二戰(zhàn)期間,尾臺隨軍進入中國那會兒,便在他的心里生根發(fā)芽。戰(zhàn)后的四十多年來,他把從中國搜羅了大量的中醫(yī)書籍分門別類,讓門下學生研究。又通過香港臺灣新加坡東南亞各國的渠道間接從中國引進了大量的中藥種子,模仿中國氣候種植,再進行藥理研究。在得到藤平家的經濟支持后,發(fā)展更是迅速,隱隱有擠進日本中成藥前十強的勁頭。

他不遺余力地討好藤平家,就是為了心中一個夢想,那便是讓中醫(yī)姓日,為了這個目標,他將不惜一切代價。從某個角度說,他就是一個學術狂人。如今他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可是壯志不減當年,更是讓自己的孫女去中國留學,隨時注意中國方面的發(fā)展。換個角度說,又是賊心不死。

他要學那古方派的吉益東洞,在漢方醫(yī)學式微的情況下力挽狂瀾,扛起大旗,逆流而上。在醫(yī)學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萬世留芳。這將是尾臺家無上的光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