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節(jié):玄奘(2)

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 作者:周兵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也是印度文化大量侵入的時期,伴隨著印度天文學、數(shù)學、醫(yī)學以及語言學等學科的涌入,佛教哲學在這時已經(jīng)滲透到了唐朝的上流社會生活中。

這就是玄奘生活的時代,充滿了開放和包容精神。這位高僧一生熠熠生輝的事業(yè),無疑滲透了那個時代驚人的力量。

公元645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回到長安,標志著他朝圣之旅的結(jié)束,針對這次史詩般的西行,除了佛教徒們的崇敬,普通百姓更多的是好奇與艷羨。當時追求外國奢侈品和奇珍異寶的風氣不僅在宮廷,也在一般城市居民階層中廣泛流傳,一個崇尚外來物品的時代正悄然開啟。玄奘的歸來在熱鬧的長安城引起了巨大轟動,人們迫切地想知道一個花了十七年時間,行程五萬里,從遙遠的印度歸來的和尚帶來了什么?

玄奘回到長安那天,朱雀大街如同歡慶盛大節(jié)日一般的沸騰,幾百座寺院的僧尼們將幡帳、幢蓋、寶案、寶輿排列在一百五十五米寬的街道兩旁,穿戴整齊站在路邊以示虔誠,長安城的百姓、官員、外來旅行者傾城而出,涌到從朱雀門到弘福寺幾十里的道路兩側(cè)瞻仰這位高僧的風采,官府派人在車仗前飛馬傳令。二十匹馬拉著玄奘帶回的六百五十七部經(jīng)書、佛陀舍利和七尊佛像。

玄奘載譽而歸,他是公元3世紀以來西行求法的中國僧人中幸運的一個,大多數(shù)夢想著取回真經(jīng)的僧人死在了艱辛的路途。此刻帶著印度圣地光芒的玄奘在僧侶們眼中成了佛陀的化身,而他勇敢地戰(zhàn)勝茫?;囊啊L暴雨雪、“妖魔鬼怪”,最終完成漫長旅行的壯舉,則在普通人心中增添了無盡的神秘色彩。

玄奘西行幾個世紀之后,根據(jù)他的旅程虛構(gòu)的小說《西游記》誕生了,唐三藏的名字也以這種奇特的方式被更廣泛地傳播,并流傳至今。在很多人心中,那個唐朝的大和尚玄奘,就是小說中帶著三個奇形怪狀徒弟、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完成西天取經(jīng)任務(wù)的唐僧。

歷史中真實的玄奘孤單而執(zhí)著。當玄奘放棄隱居修行,選擇生死未卜的西行之路,后又放棄印度已得到的顯赫地位、崇高榮譽,選擇回國譯經(jīng)、弘法,他的生命就注定走上了與平常人、平常的僧人,甚至他自己原本的愿望都完全不同的道路。

出發(fā)時曾經(jīng)面臨的困境和西行途中的經(jīng)歷使玄奘學到了“不依國主,佛法難興”的道理。這就是為什么他剛到長安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洛陽的原因,他希望能盡快開始譯經(jīng)。要把六百五十七部經(jīng)書翻譯出來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他需要政府的支持,實際上就是唐太宗的支持。

唐太宗此時正全力以赴地準備東征高麗。公元620年,身為秦王的他率軍攻打洛陽王世充時,少林寺的僧人們曾為他立下汗馬功勞。而他本人并不看重佛教,認為佛教思想無益于天下,但唐太宗也深知,佛教已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從鞏固政權(quán)的時期開始,他就采取了讓在中國本土誕生的道教與外來的佛教并容,并以儒家思想為本的政策。另外,作為一名政治家,為了更好地統(tǒng)治漢人占絕大多數(shù)的國家,唐太宗掩蓋了鮮卑族的出身,稱道教創(chuàng)始人李耳是李家王朝的祖先,這就使唐太宗順理成章地將道教的地位擺在了佛教的前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