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告訴孩子:人生沒有永遠的第一 (4)

完美家庭密碼 作者:孟憲勵


人生沒有永遠的第一

◎案例上海讀者小瑩:我剛經過中考,初中3年來我的成績都是拔尖的,為了防備別人搶走我的第一名,我的真誠也被埋沒了,比如同學打來電話,問我在干什么,我怕說出實話后她會跟我鞍勁復習,就撒謊說在看電視。另外,我的自信不足,坐在我旁邊的男同學數(shù)學成績特別好,于是我放棄了自己的學習方案,按照他的方法去學習,結果中考我的數(shù)學成績和第一名差了30分,父母和關心我的老師都失望了。我很傷心,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感覺你足一名很優(yōu)秀的姑娘,如果你的心理素質能夠有所進步,你還可以更優(yōu)秀。你談到缺乏自信,其實也就是對自己不接納不認可,所以你學習很努力,認為只有拔尖才能顯示自己足優(yōu)越的,才能被別人喜炊和接納認可。與第一名差丁30分,你很傷心,是因為“感覺讓父母和關心我的老師都失望了”。其實,人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比別人優(yōu),你的價值如果只能通過別人的認可來實現(xiàn),那么你是不可能快樂的。所以你首先要接納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的接納而生活,只要盡f最大的努力,不管結果如何,自己都是成功的。

◎鏈接《哈爾濱日報》報道:研究人員通過對一所小學教師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教師的心理較為健康,但部分教師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傾向。而他們的厭倦、壓抑、情緒不穩(wěn)定等可能導致學生的厭學、緊張、逃避等問題的出現(xiàn)。

專家指出,如果教師不能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存在心情壓抑、焦慮不安現(xiàn)象,就會產生厭煩情緒,這些情緒可能導致對學生沒有愛心,缺少耐心,使師生關系陷入僵局。因此,對教師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使其能夠健康、快樂地對待學生,也是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眼疾”來自心病

◎案例劉暢是一名高二學生,從初三下學期開始,他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人也變得很消沉。父母很焦急,反復詢問,他說是眼睛有病了,不能看清黑板。父母帶他到醫(yī)院眼科檢查,結果他的眼睛一切正常。兩年多過去了,他的“眼病”

越來越重,成績也越來越差。

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yī)師他所謂的眼病來自心理因素。原來,他一看到女生就感到心慌、緊張、出汗。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到看到自己的母親、姐妹等女性也感到恐懼、緊張,極力想低頭回避。每天,他都在這種痛苦中煎熬著,經常低頭又造成了頸椎部的持續(xù)性疼痛。

針對劉暢的問題,張大夫幫助他分析了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他原本是一個內向膽小的孩子,從小自我要求很嚴格,品學兼優(yōu)。在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變化,看到女孩子有好感,這本是很正常的,但由于他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使他錯誤地認為這足一種很下流、無恥的反應,因而感到緊張、恐懼。

分析劉暢患病的原因,張大夫給他制訂了詳細的治療計劃。這個計劃分為兩步:第一步,采取系統(tǒng)脫敏療  法,首先他必須克服緊張,每天主動和家中的女性面對面交淡、對視,直到能夠完全白然、放松地與家中女性交流;第二步,與身邊熟悉的女性交談、對視,完全自然后再與較熟悉的女同學交談。在行為療法的早期,再配合應用抗焦慮、抗抑郁劑,“眼疾”就能很快治好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