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的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被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倒是還在其次的事。但是反對者卻很多,以為將給青年以不好的影響。這就因為中國人看小說,不能用賞鑒的態(tài)度去欣賞它,卻自己鉆入書中,硬去充一個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紅樓夢》,便以寶玉,黛玉自居;而年老人看去,又多占據(jù)了賈政管束寶玉的身分,滿心是利害的打算,別的什么也看不見了?!都t樓夢》而后,續(xù)作極多:有《后紅樓夢》,《續(xù)紅樓夢》,《紅樓后夢》,《紅樓復(fù)夢》,《紅樓補夢》,《紅樓重夢》,《紅樓幻夢》,《紅樓圓夢》……大概是補其缺陷,結(jié)以團圓。直到道光年中,《紅樓夢》才談厭了。但要敘常人之家,則佳人又少,事故不多,于是便用了《紅樓夢》的筆調(diào),去寫優(yōu)伶和妓女之事情,場面又為之一變。這有《品花寶鑒》,《青樓夢》可作代表?!镀坊▽氳b》是專敘乾隆以來北京的優(yōu)伶的。其中人物雖與《紅樓夢》不同,而仍以纏綿為主;所描寫的伶人與狎客,也和佳人與才子差不多的。
《青樓夢》全書都講妓女,但情形并非寫實的,而是作者的理想。他大概以為只有妓女是才子的知己,經(jīng)過若干周折,便即團圓,也仍脫不了明末的佳人才子這一派。到光緒中年,又有《海上花列傳》出現(xiàn),雖然也寫妓女,但不像《青樓夢》那樣的理想,卻以為妓女有好,有壞,較近于寫實了。一到光緒末年,《九尾龜》之類出,則所寫的妓女都是壞人,狎客也像了無賴,與《海上花列傳》又不同。
這樣,作者對于妓家的寫法凡三變,先是溢美,中是近真,臨末又溢惡,并且故意夸張,謾罵起來;有幾種還是誣蔑,訛詐的器具。人情小說的末流至于如此,實在是很令人詫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