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沒有睡好覺,一直在想應該講些什么內容。我在九年前為祝賀清華大學電機系成立60周年寫過一篇文章,叫做《為學與為人》[17],是當時同學們讓我寫的。這篇文章寫的是章名濤先生。我在清華念書時,他是電機系主任,他在1950年的一次集會上,講為學與為人這個問題。我就用這個題目寫了一篇紀念文章。章名濤先生已經過世多年了。他說,為學與為人,為人比為學重要。為學再好,為人不好,也可能成為害群之馬;為人,就是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我始終記得“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這句話。清華并不是一個只注意為學的地方,它確實是在教育我們怎么做人。
我回憶自己在清華的成長,清華教我育我并不只是為學,還在于教育我怎么做人。清華有非常好的傳統(tǒng),民主的傳統(tǒng)、科學的傳統(tǒng)、革命的傳統(tǒng)。我記得從湖南來清華的時候,碰到許多很新的東西。當時,我最崇拜聞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我雖然學的是電機,但是我最喜歡聽朱自清先生的講話。我現(xiàn)在還很生動地記得他在同方部一個集會上的講話,他會寫文章,不善于言辭,但他講話很誠懇、很感動人,我敬佩他的為人。我也敬佩吳晗先生、張奚若先生。我記得北京解放以前我們最喜歡到張奚若先生家里去,很多同學坐在地上,聽張先生縱論天下形勢,大罵國民黨反動派,痛快之至。當時,我就在進步同學的影響下參加一些學生運動,做一些工作。特別是北京解放以后,我在清華當班會主席、當學生會主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都是在那個時期學習的,看了很多書,打下了基本理論的基礎。所以說,清華這個地方不是一個專門為學的地方,也是教你如何做人的地方。
為學,我坦率地說,我學得并不是很好,當然社會工作對我有一定的影響,但另一方面,我本性也不是很喜歡工學。我英文比較好,我喜歡外國文學、中國文學,曾經一度想改外文系,沒改成。當時,我凈看文學方面的書。到圖書館去,本來應該看電機工程的書,但我老想去看曹禺的劇本。我是到清華之后看到他的劇本,才知道曹禺本名萬家寶,也是清華大學畢業(yè)的。
清華給人們一種傳統(tǒng),使你總是要向上。對學習很好的同學,我就很羨慕他們。有一次,我跟張鳳祥同學(他后來當過水利電力部副部長)說,我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是第一名,為什么到清華來以后就覺得我學習起來比那些學得好的同學要困難?他的一句話,到現(xiàn)在快半個世紀了,我還記得清清楚楚。他說,到清華來的我們班上這些人,在中學的時候有哪個不是第一名啊??梢娗迦A競爭是很激烈的,確實有很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像我們電機系這一個班就出了三個院士。我不是學得好的,但是我也沒有布什總統(tǒng)的那種幽默。小布什不是耶魯大學畢業(yè)的嗎?他到耶魯大學發(fā)表講話,他說:“我對那些學習好的同學表示祝賀,學習不好的同學也不要著急,學習不好也可以當總統(tǒng)。切尼副總統(tǒng)也是耶魯畢業(yè)的,但他只念了一半,因此他只能當副總統(tǒng)?!蔽医裉旖^不是跑到這里來說我學習并不好,但我也能當總理,我沒有這個幽默感。我的意思就是說,為人比為學還要重要。
大家都想一想清華的精神是什么。你可以做很多解釋,民主的傳統(tǒng)、科學的傳統(tǒng)、德先生、賽先生、革命的傳統(tǒng)等,你怎么解釋都可以,每個人有不同的解釋。我有一個解釋,也就是我的體會:追求完美。在清華這個環(huán)境里,使你感到人才濟濟。每個人都肩負著建設祖國的任務,這是歷史的使命,在這里學習就感到自己要追求完美,要做到最好。
——————————————————
[17]?《為學與為人》,見本書第一卷第147頁。